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凌晨,记者和环卫工一起“扫大街”
广告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晚报“环卫工人节”特别策划——
凌晨,记者和环卫工一起“扫大街”
     记者杨海彤(右)向师傅马向云虚心请教一招一式。 记者 赵朝军 摄

  编者按:今日,是河南省第十个“环卫工人节”。

  1959年的这一天,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亲切接见环卫工人时传祥,国家主席的大手和“掏大粪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环卫工人工作苦不苦、累不累?如果仅凭记者坐在空调房间里“坐而论道”,的确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昨日凌晨,由《洛阳晚报》独家策划发起,在市建委、市环卫局的大力支持下,本报派出了六路人马,共计9名记者,开展“凌晨,记者和环卫工一起‘扫大街’”特别行动,分赴西工、涧西等六个城区,亲身体验环卫工的“酸甜苦辣”。

  根据要求,每名体验记者在环卫工的帮助下,相对独立地完成一个工人早上的工作量。结合切身感受,记者们采写了一组浸透着自己汗水咸味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环卫工连夸记者“悟性高”

  时间:4时30分

  地点:瀍河回族区启明南路

  体验记者:杨海彤

  自从和瀍河回族区环卫局清扫队的同志约好25日凌晨一块儿扫大街后,我的心里就惦记上了这事儿,夜里第一次醒来是2时30分,再睡;没多久又猛地醒来,看看表:3时40分,虽然时间和约好的4时30分还有一段时间,我却不敢再睡,就出了门。

  圆圆的月亮还斜挂在城西的上空,大街上空荡荡的。从定鼎路口沿中州路来到启明南路,路上仅遇到了三四辆车——城市还在睡梦中。

  来到启明南路时,环卫工人已陆续赶到。清扫队队长金朝辉一边往我身上套反光背心,一边说:“这可得穿上,这个时候开车的司机许多都是开夜车的,很疲劳,容易出事儿,我们队里每年都要发生五六起环卫工人被车撞的事故。”

  带我的师傅叫马向云。我听说她曾荣获“市十佳城市美容师”称号,心里就多了几分敬重。马向云取过一把扫帚,向我传授手握扫帚的技巧:“右手托,左手握,肩为轴,背不驼。”

  耳中听着口诀,心里却不大服气:不就是扫地吗,谁还不会?然而实战一开始,我这个生手就原形毕露了。为了不被马师傅落下,我用上了全身的劲儿,保持着扫地的速度,没想到扫了不到10米,后面就有人叫起来:“孩子,你这样扫可不行!”

  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头发有些苍白的环卫女工,我再一看自己扫过的路段,活脱脱一个“大花脸”。马师傅赶快过来给我解围,让我去扫相对好扫的慢车道,人行道的“高难度”活儿由她自己完成。我明白自己实在和这些“专业人士”没有可比性,就老老实实地按马师傅教我的“十二字口诀”行事,慢慢地体会到了其中的真谛,速度快了不少,扫过的地方也慢慢“及格”了,马师傅一个劲儿夸我“悟性高”。

  受了师傅的夸赞,我的劲头更足。这时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正当我兴致十足的时候,一不小心,我的扫帚差点碰到一个骑电动车经过的女士,那女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嘴里还嘀咕着什么。

  看我不高兴的样子,马师傅走过来说:“现在好多了,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多。唉,苦点累点不怕,就怕人不理解。前几天一个女的拿着超市里的购物小票,走着、撕着、扔着,我过去劝她,她一瞪眼睛说:‘要你们不就是扫地的吗?’”

  又扫了二三百米,汗水已将我的内衣溻湿,两只胳膊越来越沉,腰也酸疼酸疼的。马师傅劝我歇一会儿,我就“就坡下驴”,一屁股坐在了路边的道牙上。

  5时30分,这一路段清扫结束,我的任务完成了。

  临走,我顺口对马师傅说:“你该回家给孩子做早饭了吧?”马师傅说:“别说早饭,我已大半年没给家里人做过饭了。”

  见我不解,马师傅解释说:“我们现在去吃饭,6点半要过来清扫第二遍,然后是全天分段保洁,真的没有时间呀……”

  擦拭垃圾桶时,记者差点呕吐出来

  时间:5时12分

  地点:洛阳新区体育中心附近

  体验记者:程奇

  新区游泳馆北侧的太康路,平时车水马龙,现在却冷冷清清,昏黄的车灯将我“形影相吊”的身影在空旷的马路上拉得好长好长。尽管事先加了衣服,但不断袭来的阵阵冰冷晨风,仍让我不由得直打哆嗦。

  “孙师傅,我来给您当徒弟来了!”我笑着和往日负责这一片清扫工作的环卫工孙巧珍师傅打招呼。

  “你们这时候来‘体验生活’正好。这时候不冷不热,正美!”孙巧珍用异常沙哑的声音说。我询问她的嗓子怎么回事,她笑着说:“没啥事儿!这段时间忙‘创卫’,天天着急上火的,把嗓子弄坏了——这不是常事儿吗?”         (下转A8版)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