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学者李零据此说:“‘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或有夸大。”(10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
孔子的身高,不仅成了李零教授考证的对象,而且还搬出今天的姚明和2000多年前的孔子比个头,实在令人有些惶恐。
李教授何许人也?据了解,他并非古人类学家,也非考古学家,而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其新作《丧家犬:我读“论语”》更是一度激起舆论的激烈争论。而今再来研究孔子身高,其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多少呢?恐怕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近年来,一些专家、教授争当明星学者,似乎已成为学界的一种时髦。有些人讲课为了追求剧场效应,甚至不惜大肆夸张制造噱头。但学术殿堂毕竟不是娱乐场所,岂可一笑了之?经不起质疑、推敲的观点,笔者认为还是审慎、审慎再审慎为好。但遗憾的是,在当今学术界,严谨而负责的教授少了,追求“花边课题”的人却多了,连李清照有没有外遇、毛泽东的原籍在原阳、李白是“古惑仔”、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等,竟然也都被“学术化”了。如此不着边际的研究和断言,可能最终被颠覆的将是学术自身了。
孔子的个头有多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文化遗产;如果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纵然身高2.9米,历史会记住他吗?做学问也一样,偏离了研究的轨道,失去了公众的敬重,这样的学者又值几个钱呢? (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