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新闻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超德国:算不算了不起?
给书包减重不如替学生减压
该断奶了
国民福利的增长远比GDP总量重要
少些“总量”心态,多点“人均”意识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同题热议
中国超德国:算不算了不起?
  【新闻回顾】国家统计局10月25日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今年前三季度GDP达到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据此,世行人士以及国际媒体纷纷预测,如果保持前三季度平均增幅,加上人民币对美元比价上升的因素,中国的GDP今年很可能超过德国而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10月26日中国网消息)  

    对于这一消息,有些国人兴奋,认为了不起,中国终于坐上世界经济的第三把交椅了。但也有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13亿人口的国家超过8200万人口的国家,有什么可高兴的?

  这两种看法都从一个角度道出了事实。但如果彼此割裂开来,应该说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赞成把这两种看法结合在一起,“既了不起,又没什么了不起”。

  首先应该肯定,取得这样的成就和进步,对中国人来说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应该感到高兴。

  理由一,摆脱落后,追赶先进,跻身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梦想。而今天,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因经济落后受尽苦难和列强欺凌的中国人就怀有一个强国梦,希望有一天我们在经济上能接近或赶上先进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改革开放前的第十位以后,到1990年代升到了世界第七,到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和2006年相继超过法国和英国,今年又很可能超过德国。应该说,这一系列的超越,使我国在追赶先进的漫长而艰苦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台阶。我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理由二,这样的成就和进步来之不易。为了摆脱落后,追赶先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十分困难的国内环境和十分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也走过弯路,付出过沉重代价。上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用1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并为此发动了“大跃进”。应该说,当时全国从上到下要尽快摘掉贫穷落后帽子的愿望和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方法不对,犯了急躁冒进的毛病,最终难免遭到挫败。以后又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使国家长期脱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以至“文革”后期国民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境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找到了一条摆脱落后、赶超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如果不是走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我国在经济总量上赶上西欧经济大国的时间也许可以大大提前。当然,也有人会说,如果不经过曲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曲折,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改革开放。的确,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理由三,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进步,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包括党和政府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与积极奉献。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成果,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小视它呢?当然更不应该去贬低它。

  理由四,中国的成就和进步,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国经济连续30年的高增长,被称为“经济奇迹”。海外舆论并非刻意地说中国好话,而是正视中国进步的事实。国外都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中国人也不必自我贬低。

  理由五,中国的经济成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夸,没有“水分”。1978年至200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7%,GDP由1978年的3624亿元、世界第十位,到2006年的21万亿元、世界第四位;中国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世界第二十七位,到2006年的17607亿美元、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外汇储备1978年仅1.6亿美元,2006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前三季度超过了1.4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大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中国经济总量赶超欧洲强国是建立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发展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完全可信的。

  在看到我们成就和进步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和差距,而且应该更多地看到不足和差距。要以低调、平静的心态对待在经济总量上将超过德国这件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超过德国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

  其一,按人均计算,中国比德国等欧洲经济大国相差太远。中国有13亿人口,德国才8200万,英、法都只有6000万。中国人均GDP由1978年的不到300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069美元,以中国的标准看,确实增长不少。但中国2006年的水平只相当于德国的1/18。其他经济指标也如此,一按人均,中国就是一个经济“矮子”。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主要不是看“总量”,而是看“人均”。所以温总理告诫我们,要牢牢记住中国的“人均”水平,这样我们就不会骄傲和满足。

  而且我们还必须清醒,由于我国人口多,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源人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资源条件较好的发达国家,因此我国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十分困难的。

  其二,我国的经济质量远远不如德国等发达国家。这表现在单位能耗、原材料消耗远远高于它们,投入产出比远远落后于它们,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它们,产品质量次于它们,科技含量低于它们,核心竞争力弱于它们。

  中国人没有搭上工业革命的班车,一下子落后西方两百年。落在后面的人要赶上走在前面的人,本来就是很吃力的,但我们中国人不气馁。过去几十年,我们奋起直追,已经缩小了与西方的差距。尽管现在这个差距仍然很大,但中国人只要紧追不舍,不停步,不走岔路,相信再过几十年,我们将会把这种差距进一步缩小。    

  (徐学江)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