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5日成月球卫星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1日在此间表示,嫦娥一号卫星预计将在5日11时25分进入月球捕获轨道。
“目前,卫星各系统状态正常,飞行轨道正常。”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说。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自10月24日发射以来,先后经过1次远地点加速和3次近地点加速,共绕地球飞行7圈,逐步将轨道由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00公里,调整到近地点高度约6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40.5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卫星的飞行速度也由星箭分离时的10.33公里/秒提高到地月转移轨道所需的10.58公里/秒。其间,嫦娥一号卫星于10月30日17时40分飞行至距离地球约11.98万公里的距离,突破了我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纪录。10月31日17时28分,卫星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
国家航天局人士表示,在随后的几天内,嫦娥一号卫星还将实施一至两次轨道修正。11月5日11时25分左右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卫星将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降低飞行速度,以使卫星能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一颗月球卫星。
第四次变轨精度高,奔月轨道首次中途修正计划取消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1日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第四次变轨非常成功,控制精度误差小于万分之四,原定于1日实施的轨道中途修正计划不必进行。
朱民才介绍说,10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行第四次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测量数据表明,这次轨控误差小于万分之四,远远优于轨道设计的误差要求,因此,根据变轨控制设计方案,原定于1日进行的轨道中途修正计划已无实施的必要。
嫦娥一号卫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北京飞控中心将根据轨道测量情况,适时对卫星进行轨道修正。
首次实现国际联网测控
北京时间11月1日12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应用国际标准实现与欧空局所属空间操作中心联网,开始启用国际测站测控嫦娥一号卫星。
北京飞控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1日12时至15时,北京飞控中心与欧空局所属的空间操作中心、新诺舍站、马斯帕拉马斯站及库鲁站实现联网。新诺舍站、马斯帕拉马斯站开始对嫦娥一号卫星进行了试验性跟踪。通过新诺舍站,北京飞控中心接收了嫦娥一号卫星的遥测数据;通过马斯帕拉马斯站,北京飞控中心进行了遥测遥控、测距和测速的试验,一切正常。
王也隽介绍说,库鲁站从15时开始正式对嫦娥一号卫星进行跟踪,北京飞控中心通过库鲁站进行了卫星遥测遥控、测距和测速的工作。北京飞控中心接收和发送的数据情况表明,联网获得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