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社科院称非官方发布
外籍“黑老大”被判无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国内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遭质疑
社科院称非官方发布
  近日,一则以“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在各大媒体接连出现。一时间,有关“白领”界定标准是否准确、社科院报告是否权威等话题,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引起热议。

  白领工资标准遭质疑

  “广州白领的工资标准是4750元,但我一个月只有3000多元,那我岂不是变成了‘无领了’?”外资银行员工王小姐对此十分疑惑。

  按所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广州的白领月入标准是4750元。这几天,广州网友对此标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定得太高,有的认为定得过低,不少网友质疑这个标准是否合理。

  是否“白领”全凭收入界定

  所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当中例举了全国36个城市,位居前几位的分别是:香港18500元,澳门8900元,上海5350元,深圳5280元,温州5020元,北京5000元,杭州4980元,广州排名第八,月收入4750元才算白领。

  在广州视窗和一些小区论坛上,很多网友看到此报道后都产生了同样的疑问:“到底什么人才算是白领?”记者发现,很多网友对以上数据只以工资水平界定“白领”感到不解,他们大多有自己区分白领的标准。

  “事实上×领应由工作性质决定,而非工资水准,白领一般系指脑力劳动者,坐办公室的,前台文员也是白领吧!”广州视窗网友“conymusic”说。某论坛网友“flying19”看后则感到很意外:“我认为公司的中、高层人员才算得上是白领,但我这个普通的中等蓝领员工也能达到这个水平,那我可称为白领了,白领是凭月收入界定的吗?”

  4750元的工资标准是否客观

  除了产生“到底什么人才算是白领”的疑问,网友更是纷纷热议4750元这个标准是否客观。

  网友“oll555”觉得标准定得过高了,不太切合实际,“我进入外资银行工作已有大半年时间,自认为是百分之百白领,但每月税前工资还不到3500元,拿到手只有2000多元,我身边很多只有1~3年工作经验的同事都未达到4750元这个水平,到底是公司剥削了我们,还是这个标准定得太高”。

  不过,网友“alice-wang”则认为标准定得过低,“我身边很多30多岁从事外资物流、媒体等行业的朋友月收入都过5000元,4750元定得有点低吧,广州的白领工资水平应该和北京差不多”。

  公布工资标准或许是呼吁社会加薪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宁表示,其实在中国“白领”的界定并没有一个死标准,通常人们都会以工作的性质、收入和生活方式来综合区分。一般来说,在办公室里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工资处于社会中层,能过上比较体面生活的都可称作“白领”。

  王宁说,现在物价增长很快,但广州仍有白领工资还未能达到4750元这个水平,白领要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容易,所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7年白领工资标准,或许是呼吁社会对白领加薪。不过,王宁指出,作为毕业不久刚加入“白领”行列的高校毕业生,工资未能达到这个标准很正常。

  社科院称非官方发布

  记者5日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宣传处负责人张大伟求证“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张大伟表示,他之前对此毫不知情,他是在接到记者电话、从网上查证后才获知此事的。

  张大伟告诉记者,如果是社科院官方发布的消息,包括各种皮书在内,肯定会通过宣传处统一规范发布,社科院各个研究机构发布消息也一定会公布新闻出自具体的研究机构,网上及各个媒体转载的消息既没有准确出处,也无具体发布人。可以肯定的是,社科院官方从没发布过类似的新闻。

  那究竟这些数据从何而来呢?张大伟表示,现在引用报道的各媒体都没有找到出处,很可能是一些小媒体为了出风头,在某些学者文章中断章取义,并冠以社科院的名头发布的。

  张大伟说,社科院将关注此事,并进行调查。

  记者随后询问了专门研究工资标准问题的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所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未发布类似研究报告。

  物价上涨中国白领最郁闷:除了工资什么都涨

  和其他国家白领比起来,中国白领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更大。

  “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提到最近的物价上涨,在北京国贸上班的白领王小姐说:“最近花在吃饭和日用品上的钱多了,再加上因为加息而增加的房供,明显感到了经济紧张。”

  根据今年9月11日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8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5%,食品价格上涨18.2%,消费品价格上涨8.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在这些数字的压力下,本不应该为吃喝发愁的高收入城市白领也感受到了压力。根据国内某研究机构对6000名职场白领的调查显示,近六成白领能强烈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九成白领有要求老板涨工资的冲动。不过,尽管有加薪愿望,与能够受益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农民和服务业价格上涨的务工人员不同,白领的工资大多并没有与物价同步上涨。

  “我问了给我们送水的工人师傅,他们的工资从800元一路涨到了1300元,而我的4000元工资已经2年没有涨过了。”王小姐说。

  本轮物价上涨是全球化现象,那么,其他国家白领有没有中国白领的郁闷呢?

  俄罗斯:收入跑赢物价

  记者几年前刚来到莫斯科,就惊讶于莫斯科的高物价,一公斤西红柿合人民币40元,饭馆一碗米饭敢要20元。不过说回来,那时候还真该买点尝尝,因为最近价格又涨了,西红柿要到70元一公斤,米饭也要40元一碗。

  不过,如此飞涨的物价却没有引起俄罗斯人太大的愤怒,大家还是照样过日子,为什么?理由只有一个: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也在快速提高。2007年8月俄罗斯统计局公布的平均月工资比2001年上涨了3倍,而物价只上涨了不到1倍。当然,统计数字和老百姓的感受可能有出入,但至少说明了工资涨幅跟上了物价的上涨。

  俄罗斯工资收入快速上涨中的“领头羊”就是俄罗斯的白领们了。在俄罗斯月工资最高的职业是金融白领,有3.35万卢布(约合1万元人民币),而莫斯科的金融白领工资更达到6.5万卢布之多。贸易和建筑师等行业,白领的收入水平与金融行业相差也不大。

  最近俄罗斯粮食和肉类价格上涨引起了一些不满,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影响较大,很多拿政府退休金的老人对物价上涨抱怨很多,但是莫斯科白领们似乎对物价上涨没什么感觉。俄罗斯舆论基金会组织的一项调查中,有15%的人认为在物价上涨过程中自己的生活水平没受影响甚至有所上升,而这部分问卷主要来自莫斯科的白领阶层。

  印度:不知物价上涨

  从2003年到现在的4年间,印度的物价可以用“暴涨”来形容。简单举例,某五星酒店的价格从50美元,硬是涨到了350美元,还订不上;一般五星酒店的自助餐,从10美元涨到了40美元。菜、蛋、奶的价格普遍上涨50%以上。这一段时间,印度物价上涨又迎来了“凶猛期”。有一个小细节见证了印度物价上涨之快:袋装牛奶的价格上涨频繁,使牛奶公司来不及印刷新的包装袋,袋奶的新价格刚印上去就又涨了,只好用戳子将新价格加盖在上面。

  老百姓自是苦不堪言,但只能是无奈。政府也有意平抑物价,但困难很大。原因之一就是进口石油的价格上涨,推动了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当然,随着物价上涨,另一个事实就是印度人的工资也在跟着涨,印度连续4年成为亚太地区工资增幅最高的国家,2006年至2007年增长了14.5%。印度的这项“冠军”大都是印度白领的功劳,是他们拉高了印度的整体工资水平。目前印度软件工程师年薪起薪就达到了5000美元,而且每年都有大幅上涨。对孟买的很多IT白领而言,恐怕不知道菜市场的粮食价格已经涨了几倍,因为他们的早、午餐由公司提供,晚饭则去享用酒店的自助餐或出没于各种高档餐厅。

  韩国:工资每年都会涨

  到过韩国的外国人经常感叹说:“物价怎么这么高啊?”过去人们说到高物价国家时,首先就想到日本。但是最近,随着韩国物价的快速上涨,韩国人去日本旅游时已经开始从日本带“物美价廉”的东西回国了。最近短短几个月,韩国的公交和地铁涨过两次价,西瓜涨得尤其厉害,一个西瓜就要将近2万韩元(约合250元人民币),涨了将近一倍。

  在大企业工作的韩国白领,每年工资都涨,涨幅在5%左右,好的公司则会有10%。在韩国,如果物价上涨过快而工资没有“动静”,韩国的工会就会首先“不干了”,开始和资方谈判,不涨工资就罢工。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一些公司,几乎年年罢工。今年还不错,10年来首次劳资谈判成功,没罢工就顺利把工资涨了。当然,这其中也有近来物价迅速上涨的“功劳”。

  (据《新快报》、《国际先驱导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