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3版:本期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老年人为何易受骗?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协办 电话:63258363
小声说话的人更长寿
研究发现人越老心脏越小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老年人为何易受骗?
生理衰退、信息不灵、法律意识淡薄等是主要原因
专对老人的某产品推销现场会。(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吴 彬

    11月6日,洛龙区安乐镇60岁的胡大爷被3名男子用实际价值不超过1元的假古钱币骗走了1万元,得知真相的胡大爷情绪激动,气得浑身发抖……

  其实,这只是众多老年人被骗的普通案例之一。据市110报警服务台接警记录显示,10月份共接到骗取类报警120起,诈骗类报警19起,其中有相当多的受害者是老年人。中老年、特别是老年人,理应阅尽沧桑、人生练达,但为什么成为容易受骗的群体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医学专家、民警、消协人员以及不少市民。

  不听儿女规劝

  西工区涧东路79岁的杨大爷,独自在家时被两个上门推销“羊毛毯”的女子“宰”了一把,他以160元的单价买下两套“羊毛毯”。见杨大爷的女儿进门,两个推销者匆匆离去。后经杨大爷女儿查看,“羊毛毯”不过是关林市场上批发价为30元一套的化纤毯,可杨大爷在儿女面前不承认上了当。

  杨大爷的女儿说,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人生阅历过于自信,致使思维方式老化、僵化,导致与社会脱节,出现新问题时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同时,传统文化中的敬老思想在老年人脑中根深蒂固,老年人因此放松了对外界的警惕。而儿女是晚辈,老人往往不认可儿女的反驳,被玩花样的推销人员“洗脑”后,子女的规劝反而容易被老人上纲上线为“不孝”,有的老人甚至大发雷霆。

  杨女士说,一些针对老年人搞推销的骗子就是步步为营,揣摩老人的心思做事。老人家想听什么说什么。到后来,老人真就会觉得自己家里人还不如外人关心自己了。在一次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推销讲座上,一位老人就告诉大家:我儿子说不让我买,他越说不让,我还非买不可了,昨天我又多买了……

  老城区的张先生谈及这个问题时认为,一些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掉进非法投资者的陷阱,多是因年龄而错失了发财致富的机遇,又因客观因素制约感到余生发财无望,不甘清贫的老人便怀着侥幸心理去“投资生财”,有时明知有上当的可能,但也想一试。

  耳聋眼花,生理衰退

  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协会副主任、副教授,市心理协会心身分会主任委员杨喜山对老年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杨喜山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减退,年老者会逐渐出现耳聋、眼花、大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不少老年人脑血管出现粥样硬化,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思维缓慢、记忆力衰退、动作迟缓的原因,从而造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比如,近期记忆力减退,如电话号码难以记住、煎药烧菜常烧焦;定向力障碍(空间定向、时间定向),容易迷路,常搞错日期;语言障碍,交流时会出现找词困难,常词不达意;判断力、理解力下降,决断性下降,忘记正在做的事,回避复杂事情;抽象思维、计算能力下降,不能理解原来熟知的事情,讨厌计算等;主动性丧失,不愿做家务或者难以胜任家务等。

  老年人在生理衰退的同时,智能、情感、人格等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常见的为思想僵化、顽固执拗,极为敏感、啰唆,因孤独产生的抑郁和渴望与人交流、容易相信他人等等。

  杨喜山说,老年人所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人体的自然规律,而这些特点恰恰给骗子以可乘之机,因此,老年人要对自己的生理状况有清醒的认识,遇人遇事多跟家里儿女商量。

  信息不灵,法律意识淡薄

  涧西区牡丹广场附近的梁老太太今年68岁了,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和老姐妹曾参加了一个免费太极拳指导班,后来,指导班的一个姑娘跑到家里送请柬,说拿着请柬能免费听健康讲座,还能参加抽奖。人家一口一个“阿姨”地叫,不去怪不好意思。去了之后就有人开始推销保健产品,让她们左右为难:买吧,好几千元的东西可不便宜;不买吧,人家待咱恁周到,咋好意思不买呢?

  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工作人员肖慧说,通过“免费体检”、“义诊”等推销药品,是几年前就经常见到的场面。“义诊”声名狼藉后,各类“健康讲座”逐渐遍地开花,“旅游推销法”也开始粉墨登场。“在活动中,组织者都有小恩小惠的赠送行为。老年人很爱面子,自尊心也更强,他们认为,已经享受了人家提供的服务,接受了人家的礼物,要是不买一些产品回家,就太过意不去了。

  “一些老年人面对所谓的‘权威专家’,往往更容易轻信。”肖慧说,那些所谓的专家往往故意卖弄一些专业词语,夸大老年人的疾病,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药就不行。“还有一些老年人有从众心理,看大家都相信了,自己就也相信了”。

  另外,老年人活动范围小,信息不灵,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容易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之一。市消费者协会每月都要接到十几起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投诉,其中包括一些“投资陷阱”。工作人员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老人都有一笔闲钱在手上,碰上诈骗分子“钱生钱”的吹嘘,往往不辨真假,莫名其妙就上了当。当家里的年轻人知道真相,或执法部门再去追讨时,却发现这些骗子公司都有工商注册执照、税务登记,与老人签有“合法”合同等,对此,执法部门也很难处理。

  骗子心理:专抓老年人弱点

  市110报警服务台民警张苞媚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介绍,现实社会中,骗子的活动十分猖獗,实施诈骗的人形形色色,手段五花八门,多数骗子往往会把目光盯向老年人,采取一些诸如“祛病消灾”、“大仙治病”、“小钱变大钱”等惯用伎俩。

  其实,骗子的骗术并非高明,对老年人行骗,他们无一例外地抓住了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的特点。用花言巧语让老年人不知不觉地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或者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一切。老年人由于内心困惑或健康状况不佳,容易接受暗示,骗子就利用老人这种心理施展骗术,不是甜言蜜语,就是危言耸听,严重混淆是非,诱使老人上当。

  警方指出,在老人上当受骗的案例中,有退休工人,也有知识分子,年龄从50岁到80多岁。自身的弱点是老年人屡屡受骗的一大原因。有些老年人容易轻信一些口头或形式上的承诺,防范意识薄弱;有的老人好贪小便宜,喜欢参加免费活动,参加后容易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等宣传。

  据了解,有些老人被骗之后,生活比较困难,有一部分老人甚至看不开,想自杀,给自己和家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来看看“防骗宝典”

  老年人如何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上当受骗呢?相关人员提出了以下合理化建议,对老年人来说不失为防骗宝典。

  医学专家杨喜山赞成“生命在于运动”,经常到室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身体锻炼,对老年人延缓身心衰老、保持思维敏捷有很大的好处。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经常进行室外健身运动的老人,脑细胞衰老速度大大低于一般同龄者。

  消协工作人员肖慧指出,老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小,生理上智力减退,对复杂的社会缺乏足够的防备能力。为防止老人受骗,从家庭层面看,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交流不容忽视;从社会层面看,发展社区服务,对老人进行相应的法律援助,利用实际案例,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的防范意识,可有效消除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

  民警张苞媚认为,老年人要做到不上当受骗,应该做到三点:一、彻底放弃心理贪欲,不要占小便宜,因为天上永远都不会掉馅饼;二、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有一定的警惕性,要看清对方身份,不要被灿烂的笑容和甜言蜜语迷惑;三、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用线索,防止上当受骗。

  市民肖女士认为:老年人要常学习、长见识,形成对于外界的科学认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其实老年人可以多看看《洛阳晚报》,上面经常会刊登一些老年人被骗的新闻,这样有利于老人提高对各种骗术的防范能力。另外,老人遇到大事要多和子女沟通、商量,遇到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也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防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