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貌似熟悉但陌生的电话,一个并不离奇的骗局,等王先生意识到被骗,那个自称自驾车到新疆旅游,又遭遇车祸的广东“朋友”已彻底“蒸发”,王先生慷慨借出的5万元救急款就此打了“水漂”。
这一切缘于一个陌生电话:“猜猜我是谁”。
陌生来电:猜猜我是谁
11月1日上午,王先生的手机铃声响起,显示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
“对方是很熟悉的口气,广东味普通话,让我猜猜他是谁。”王先生事后回忆说,当时他以为是广东的一位周姓好友。一通寒暄之后,对方称他和朋友自驾车到新疆旅游,现已到哈密,第二天就可以赶到乌鲁木齐见面。
第二天清晨,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王先生惊醒,又是这位“周姓好友”的电话:“我在鄯善追尾了,责任全在我,现在要赔付2万元。”“周姓好友”称自己携带的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当地只有农业银行,请王先生救救急,到乌鲁木齐后立刻还上。王先生到银行取出钱来往对方指定的卡上打入2万元整。时隔不久,对方又打来电话,称被撞的小车上有孩子,且伤势严重,恳求王先生再打2万元。
“第三天早上,他又打电话说钱都赔出去了,现在修车还需要1万元,这让我有点怀疑了,但我还是又打了1万元给他。”
起了疑心的王先生随后又打电话询问鄯善所属的吐鲁番地区交警队。经核实,1日至2日根本没有广东牌照的车辆肇事案。此时他再拨打“周姓好友”的电话,对方已经关机。王先生急忙和他广东周姓朋友的家中联系,方知上当,慌忙报案。
“车祸”电话掩藏骗钱黑手
据警方介绍,这类案件的作案手法基本一样,都是从打电话“猜猜我是谁”开始,你只要一接茬,他就顺杆上,直到露出破绽。受骗人基本是有稳定收入的阶层,包括政府官员、军人、教师、个体经商户等。被骗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由于各种原因,这类案件难以立案。
记者在互联网上输入“电话诈骗”搜索,立刻出现多达76页的相似内容,各种形式的电话诈骗在全国范围“遍地开花”,害人无数。曾接到过类似诈骗电话的乌鲁木齐某公司职员徐丰认为,单起案件的金额少是这类案件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
有律师表示,目前国内尚无明确规定这类诈骗不予立案,“近一两年,电话诈骗在全国各地频繁出现,虽单笔诈骗金额不高,但社会危害极大,联手打击已是迫在眉睫”。
警方提供了电话行骗常用的三招,警示各地群众注意:一是谎称是事主的亲属或同学朋友出车祸,急需用钱;二是谎称事主在外地上学的孩子生病,连续多次诈骗钱财;三是冒充政府机关、政府下设机构或是电信部门的人员诈骗钱财。
利用手机短信或网络行骗的招数有四:一是谎称事主中奖,收取中奖手续费;二是假意有高档商品低价出售,骗取钱财;三是假意招聘工人、高级技师、国家公务员等,收取手续费进行诈骗;四是假意代办出国手续、学历证明、驾驶证、行驶证和手机上网、征婚、房屋中介等业务,收取手续费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当您在手机或网络上发现有类似信息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有人打电话称您的亲属或朋友发生了意外,一定要先冷静思考,核实对方身份,问清事发地点,并留下对方的联系方法,然后与事发地核实情况后再作处理,防止被犯罪嫌疑人的花言巧语蒙蔽;遇有可疑情况首先要稳住犯罪嫌疑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报警。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