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楚石头的人都说他是个大善人。这倒不是说他有万贯家财、乐善好施,相反,年近六旬的他几乎家徒四壁,屋子里连个电灯都没有,晚上靠点煤油灯照明。一无所有的他能够打动乡亲,靠的是他那颗善良、热诚的心。
日前,一个阴冷的早晨,我们在宜阳县城唐经路与李贺大道交叉口的人行道旁见到楚石头时,他正拽着一个少年的裤腰使劲往上提着。那个少年有十五六岁,穿一身运动服,脸冻得通红,缩着脖子朝路旁的行人笑着,笑容有些异样。
打过招呼,楚石头走到我们跟前憨厚地笑笑,指着不远处的那个少年说:“他是我收养的孩子,这孩子生下来就被人遗弃了,我给他一个家,希望他能惦记着这个家,所以我给他取名‘回来’。”
说话间,那个少年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他的裤腰又垂了下来,露出半截后腰。楚石头心疼地赶紧给他提裤腰。楚石头说,这孩子命很苦,先天聋哑,智力也比正常人低。两年前的一场车祸,楚回来落下了大小便失禁的毛病,经常无意识地尿湿裤子。有时他刚给楚回来换上干净的衣物,半个小时后,就又被尿湿了。不过楚回来从不哭闹,总是笑嘻嘻地看着楚石头。
抱回一个病孩儿
说起这孩子的身世,楚石头的眼圈红了。
11年前的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楚石头从朋友处听说附近有一户居民准备将一个男孩送人。闻讯后,他找到了那户人家,将白白胖胖的孩子抱回家中。孑然一身的楚石头先前曾收养过3个孩子,不幸都夭折了。“回来”的到来让他这个年近半百命运坎坷的中年人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但是好景不长,楚石头很快发现,已经4岁的“回来”仍然不会说话。他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得知“回来”不光罹患先天性耳聋,还伴随有轻微癫痫。因为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小“回来”的智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拿着诊断书,楚石头站在医院里愣了半天,他感觉心里一下子被什么东西掏空了,浑身提不起劲儿。他回忆起小“回来”的父母将他交给自己时那躲闪的目光和含糊的解释,心里瞬间涌起一阵怨恨,但是他也说不清楚到底怨恨谁。
怎么办,把“回来”丢掉?这么小的孩子,大冬天无人照料肯定活不了。把孩子抱回家?可是这孩子长大成人的希望很渺茫。犹豫了两天后,楚石头把心一横,对小“回来”说:我楚石头养了3个孩子都夭折了,可我不信命。既然咱们爷儿俩有缘做父子,我发誓,只要你活着,我就要好好照顾你。咱们好好活着,跟老天爷赌个气。
为了谋生,楚石头每天背着4岁的楚回来到山里割荆条,爷儿俩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辛。
10年间,小“回来”虽然生过几场病,但最终都挺了过来。楚石头的身体却像一台高强度运转多年的机器,渐渐地冒出各种毛病。一天夜里,楚石头突然觉得胃里翻江倒海般绞痛。他剧烈地呕吐了几口鲜血,然后趴在床上缩成一团,一夜未眠。天亮了,虚弱的他打算去找医生看看,无意间看见小“回来”靠墙坐在身边,无声的眼泪顺着孩子的脸颊流下,将秋衣的前襟打湿了一片。楚石头顿时心里升起一股暖意,他哽咽着安慰“回来”说:“傻小子,不要哭,我去医院买点儿药吃,病就好了!”楚石头对记者说,别看“回来”不会说话,可是这孩子心里明白,知道我对他好。
生活日蹙终不悔
跟记者说话的时候,楚石头不时看一眼路过的行人。离我们不远处停着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车灯和仪表盘锈迹斑斑,车身上的蓝漆也斑驳不堪。“这是我的老伙计,也是我们爷儿俩赖以吃饭的家伙。”楚石头说。
楚石头家住在宜阳县寻村镇楚凹村,家里地很少而且比较贫瘠,近年来他全靠骑三轮车拉客谋生。前些年干这行,生意还勉强过得去。因为“回来”生活一直不能自理,那些日子里,楚石头带着他每天早晨7点多出门,到长途汽车站人多的地方等生意,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
夏天,父子俩干脆不回家,就在车站的长凳上凑合一宿。辛辛苦苦一天,有时能挣十几元钱。父子俩拿着这点儿钱到牛肉汤馆里,在外人异样目光注视下合吃一碗泡馍。这两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很多人不愿花钱乘三轮摩托车了,挣钱更难了。
2005年夏天,“回来”过马路时被飞驰的摩托车撞伤,落下了大小便失禁的毛病。楚石头每次拉客的时候,总要把孩子放在车上(右图)。很多客人见状都不愿与“回来”同坐一车,结果,楚石头一家的生计越发艰难了。
楚石头说,他早出晚归忙活一天,有时候连一毛钱也挣不到,但他从未沮丧过。他说:“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虽然生活质量不同,但是我们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努力地生活着,所以我从不抱怨。”
一上午没有拉到一个客人,我们跟着楚石头来到他的家中。
虽说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眼前的境况还是让我们感到震撼。楚石头的两间砖房上没有一块玻璃,窗框上蒙着一片片塑料布。打开房门,屋里半边堆满了旧衣服,另外半边散乱地堆放着捡回来的酒瓶。环顾室内,除了冷锅冷灶,屋内几乎没有什么陈设,狭窄的木板床上一床薄薄的褥子,被压得扁扁的贴在席子上。能让我们把这间屋子与现代文明联系起来的物品,是他们家唯一的“电器”——一个破旧的手电筒。楚石头说,因为没钱买煤油,晚上照明的时间顶多半个小时;因为用不起电器,所以家里就没有接电线。
“只要我活着,就要照顾他”
午饭时间到了,楚石头从门前的柴火堆里抱出一捧干玉米叶,填进灶里,用火柴点燃。火生着了,他又从屋里抱出一口裂了缝的黑铁锅,坐上小半锅冷水。他在屋里摸索半天,找到半包宽面条。看到水开了,他把面条一根根丢进锅里,仔细得连沾在包装纸上的半截面条也没有漏掉。
面条熟了,他把“回来”从三轮车上抱下,弯腰给他系好鞋带,然后盛了一碗白面条端给他。“回来”协调性差,碗都端不稳,一把抓住碗沿,着急地把嘴往碗前凑。楚石头耐心地接过碗,用筷子挑起面条,一口口喂进“回来”嘴里。看到“回来”狼吞虎咽地吃着,楚石头的眼里闪出慈爱的目光(左图)。
看到“回来”连饭都不会吃,周围的乡亲们都劝楚石头把他遗弃了。有个女邻居劝楚石头:“老楚,你可别再犯糊涂了!你养这么个孩子,难道还指望着他给你养老送终不成?善事你也做了11年了,该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考虑啦!”可是楚石头却倔强地说:“他虽然不会说话,也不能帮我做什么事情,可他好歹是条人命,只要我活着,就要照顾好他。”
老楚对记者说,他算不得多么高尚,只是不忍心丢弃这孩子。一开始他养孩子带有赌气的性质,可现在他跟孩子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感情。“至少,我养活这个孩子,没有给社会增添负担,我觉得自己还挺有用”。
(线索提供者: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