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61年农历10月的一天,当时我在汝阳县二中教书。那时正处于饥荒后的休养生息阶段,学校处于半停课状态,我趁机返回家乡——新安县北王岭村探亲。
那时交通极不便利。由于学校到我家300余里,当我走出新安县火车站时,已是下午五点半了。县城到我家还有50华里,只有开动“11”号车夜行了。
归心似箭,一路狂奔,然而,我还未走到白墙村天已全黑,加之月底,阴霾乍起,10米以外看不清任何东西。
摸黑过石寺镇,爬上镇北丘陵,离我家仅剩六七里了。周围一切也越走越熟悉了,但烦心事也随之而来。
常言道,“远怕水,近怕鬼。”再走二三里,就到离村不远的石圪节了,这地方是村民常说的“鬼集”场所。据老辈人讲:“从前,不少夜间孤单行人过石圪节时,鬼会往人嘴里塞黑砂糖(即塞土)。”今夜,我一人过石圪节,天又这么黑,该不会……
我步履蹒跚地走到离石圪节近千米的“枕头洼”时,突然望见与“它”相连的西岭上,有一个高约数米似云似雾的灰色黑团,一摇一晃地迎面而来,距离不足50米。“什么东西,这么高大,还会腾云驾雾呢,该不会是‘打路鬼’吧!”
读科普书懂得,在野外,黑夜里想看清远方东西,只要将身子贴近地面,就可以看清楚。我赶紧俯身望去,只见西岭上那阴沉沉的夜色中,贴近地面处聚集着两层云:上层顶端有个塔状的东西,下层有个怪物上下乱弹动,呈现乱锤击鼓状。庞然怪物快速移动,距我只有二三十米了,恐惧使我几乎晕倒,求生的欲望使我拼足全身的力气“啊”的一声!
当即回应的是一声马嘶,只见那塔状怪物“扑通”一声倒下,随即发出惊恐颤抖地“打鬼——救命——”的呼叫声。
“老刘,是你!”老刘是我学生时代的炊事员,相处情深。公社化后他承包给食堂运煤。他又是农村剧社的名坤角,养成说话、叫喊都是甜甜软软的半男半女声,所以闻声即知其人了!
“我估错了时间,走了十几里,天还不明,到石圪节不敢从低洼处走,才取道西岭……”老刘解释说。
“正因你走在紧临大道的西岭上。高出路面两丈多,你又骑在马上,从低处看,真像那腾云驾雾的‘打路鬼’,可吓死我了!”一场误会过后,我深深地体味到“世间本无鬼,鬼在人心里”的哲理。
(滨河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