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和父母住在同一居民小区,彼此相距大约两百米。每次我家做好吃的东西,我都要盛上一碗叫儿子送去。起初儿子并不懂,问我:“奶奶比我们有钱,为什么我们有什么好吃的还要给她送去?”我说:“这是我们的一分孝心,并不是说奶奶稀罕这些好吃的东西。”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现在儿子参加了工作,没和我们住在一起,但他每次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忘不了给我们老两口送一点儿。一次,他和朋友在肯德基吃快餐,觉得那里的鸡腿不错,在散席后,他特地买了一份连夜给我们送来。当时,我嘴上说这么晚了,还送这些东西干啥,可心里却甜得像喝了蜜似的。
我想儿子能有这分孝心、这分善良,与我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记得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公交车送他上幼儿园,路上有位老婆婆上了车,我二话没说,站起身把老婆婆扶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下一站,一位老大爷上了车,儿子急忙站起来对老大爷说:“爷爷你坐!”老大爷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孩子,爷爷下一站就下车了,你坐吧!”儿子说:“我不坐,还是爷爷坐。”老大爷在儿子执拗的谦让中坐下了。
后来,我把儿子送到幼儿园时,忍不住问:“你刚才为什么要把位子让给老爷爷坐?”儿子一扬头说:“是你教我的呀!”其实,我从未刻意教过他这些礼节,但我心里明白,是自己刚才不经意的让座,给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些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身教优于言教。言教可以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而对于道德、责任、勇气等素质教育就需要教育者通过“做”去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