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才几个月的时间而已,20岁的李芳(化名)颈部的肿块儿迅速扩大,隆起的疙瘩环绕在脖子周围,到医院救治时,她的脖子竟然肿得和脸的宽度差不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肿块儿还会继续长下去吗?
家庭矛盾中,病痛悄悄袭来
10月25日,李芳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河科大一附院,希望能找到自己变成“粗脖子”的原因。
李芳有一个心病,那就是她的未婚先孕,并和家人产生了矛盾。李芳和村里的青年张伟(化名)恋爱后私订终身,但是李芳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亲事,知道女儿怀孕后,父母死活不同意她生子,并屡次找到张伟的父母“谈判”,结果两家总是说不到一块儿,闹得不欢而散。
一年前,李芳发现自己的颈部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肿块儿,因为当时有孕在身,年轻的李芳没有太在意,打算等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再去检查。
到了今年3月,李芳发现颈部的肿块儿在慢慢地长大,从镜子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到颈部有凸起的地方,用手触摸时,感觉到肿块儿已经有鹌鹑蛋那么大了。此时,距预产期还有两个月,李芳认为等孩子生产后再检查也不迟。不久,孩子出世了,李芳颈部的肿块儿也越来越大。张伟此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感到再拖下去不是个办法,就带李芳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到家,遵照医生的建议,李芳吃了些药,可是肿块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此时,李芳说话的声音开始嘶哑,喝水的时候容易被呛着,有时候也会感到吞咽和呼吸困难。张伟感觉到李芳的食欲大增,体重却在逐渐减轻,李芳自己也觉得四肢乏力,还容易激动。
种种迹象让两人不敢掉以轻心,他们马上到河科大一附院检查。检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李芳颈部已生长了大量的淋巴结,初步诊断为甲状腺癌,活检结果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医生建议李芳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内外的双重“风险”
知道女儿患了癌症,李芳的父母又惊又怕,他们把一腔怨气撒向了张伟:“要是我的女儿有个三长两短,你要偿命!”
知道了李芳的“家事”后,该院普外三科主任刘金彪明白这个手术对李芳和张伟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手术成功了,就会促成两个大家庭的和睦,还可能成全一个刚刚诞生的小家庭,不然,两家的怨恨就会无休无止。”
刘金彪说:“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上具有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多发于中青年妇女等特点,手术后治愈率比较高。”
医生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李家和张家的矛盾稍稍缓和了一些。
但是刘金彪内心明白,手术的过程并不像他所说的那么轻松。
刘金彪看到李芳时有些吃惊,虽然甲状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是像李芳这样在颈内出现大量肿瘤的病例还是不多见的。刘金彪说:“为什么会出现甲状腺癌?具体原因还有待查明,很有可能与李芳妊娠期时的内分泌旺盛有关。”
刘主任说,平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甲状腺位于何处,但“粗脖子病”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其实“粗脖子病”就是甲状腺肿大,这就告诉大家,甲状腺位于我们的颈部。我们平常用手可以碰到 “喉结”,甲状腺就位于“喉结”的下方2厘米到3厘米处,在吞咽东西时可随喉结上下移动。
李芳颈内的淋巴结已经侵占了甲状腺两侧,并扩展到整个颈内,其颈淋巴结已经和气管、颈部动静脉、迷走神经等紧紧粘连在一起,它们互相交错起来,给手术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刘主任说,手术主要是切除甲状腺及其周围的颈淋巴结,进行彻底清除,手术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就是既要把颈淋巴结切除干净,同时又要确保患者颈内各个组织的功能正常工作。因为颈淋巴结所包围的各个组织都非常重要,气管是人的呼吸要道,不能受到损伤;迷走神经和颈部动、静脉如果受损伤,就可能造成患者脑死亡;声带受到伤害,则会影响到患者发音,甚至导致失声,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患者某些功能丧失,会给其家庭带来不幸。
11个小时后,病痛解除、怨恨化解
让李芳的家属和医生没有想到的是,手术从10月30日15时开始一直到31日2时,整整持续了11个小时。
手术室内,医生们在小心翼翼地剥离患者的甲状腺及其周围的淋巴结。
手术室外,家属们在焦急地等待,张伟觉得分分秒秒都非常难熬。
11个小时后,医生走出手术室,宣布手术成功。
术后,李芳还要经历长达5天的高危期,刘金彪说,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术后可能会因为患者的气管水肿造成呼吸痉挛,随时可能夺走她的生命,另外还要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李芳的床头放着急救用的气管切开包和氧气瓶,医护人员时刻注意着她的术后情况。
11月9日,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李芳,此时她已经顺利度过高危期。
随着手术的成功,看着张伟在李芳的病床边忙前忙后的情形,李芳的父母被深深地打动了,两家人尽释前嫌,团结起来。
这两天,李芳和张伟的婚事成了两家人最喜庆的事,张伟一直以来都紧绷着的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