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备战奥运会,我市百余名稀有血型者(Rh阴性)举行了一场名为“爱心相约,奥运同行”的稀有血型献血者联谊会。他们郑重承诺:一旦需要,随时赴京献血。而且截至目前,我市已从无偿献血者的血样中筛选出Rh阴性献血者500多人,并建立了一支由280人组成的稀有血型献血者应急队。(本报26日3版报道)
洛阳,作为一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地区,能有一支如此规模的稀有血型献血者应急队伍,用“史无前例”和“令人兴奋和震惊”这些词语来表达,似乎一点也不过分。它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之情,是一幅和谐社会的生动画面。
“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是医生和医院的一贯宗旨,但是在既往,医生经常目睹Rh阴性血型患者因寻求不到供血者而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一条原本应该能被拯救的生命在无奈中逝去,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
近年来,“爱的奉献”已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这种奉献早已不单单是局限于为富济贫等道义上的奉献,而是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延伸。无偿献血、捐献器官等行为已经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从世纪伟人邓小平到深圳普通歌手丛飞,他们都把“死后捐献眼角膜”作为他们的临终遗言和对人类的最终奉献。他们如此面对人生,对待死亡如此坦坦荡荡,如此使自己的生命和奉献延续发扬,这不仅是他们本人高尚人格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科学的发展使Rh阴性血型的人们认识了自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仁爱本性促使他们时刻准备着去奉献、去实践自己的诺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必将会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赞誉,必将会得到发扬光大。
(地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