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女上网成瘾,家长悲痛无奈。 (资料图片) |
|
12月初,16岁的小蕾(化名)终于彻底告别网吧,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校园,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她走过了崎岖的心路历程。
少女吃住在网吧,父母日夜受煎熬
“你们想办法救救我的女儿,救救我们夫妻俩吧!”今年8月底的一天,一对父母一刚开口就掩面而泣。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史静杰一边安慰,一边细问缘由。
这对儿父母是本市居民,他们有个16岁的女儿小蕾。2006年春,正读初三的小蕾突然像男孩子一样迷上了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后来“不听话”的小蕾跟家人闹起了冲突,再后来就干脆辍学,跟家长玩起了“藏猫猫”:每天泡在不同的网吧里,有时彻夜上网不回家。那段时间里,小蕾的父母每天下班后就分头对附近各个网吧进行“拉网式巡查”,以确定小蕾的“确切位置”,从而送钱送饭。
后来,小蕾不再“打游击”,选了离家较近的一家网吧“固定下来”,天天吃住在网吧里面,没钱了,她就理直气壮伸手要,且语言简单、态度生硬:“爱给不给,不给钱我也不回家,后果自负!”
一个花季少女天天夜宿在外,多让家人操心啊!可小蕾拒绝跟父母说话,且“看见他们就烦”,不论亲戚朋友怎么去劝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铺盖送到了网吧,私下拜托网吧老板多照顾女儿。他们隔三岔五给女儿送替换的衣服,再把女儿脱下的脏衣服“偷”回来洗净。这样不回家的日子持续了一年有余,即使家里装了宽带、买了电脑,也没能把小蕾吸引回家。
“她一个女孩子家,在外面被坏人欺负了怎么办啊,我和他爸爸多少次睡到半夜被惊醒,穿上衣服跑到网吧偷偷去看她,我们真是日夜煎熬、度日如年啊!”说到这里,小蕾的母亲泣不成声。
聪明、倔强的“假小子”
在史大夫建议下,跟小蕾感情最好的小姨勉强把她带到了心理医生面前。短发、瘦削,成年累月住在网吧的小蕾看起来活脱脱一个“假小子”。
针对小蕾头脑聪明、好奇心强的特点,史大夫一阵天文地理的“神侃”吸引了她,她煞有介事地纠正了史大夫的几个“口误”,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小蕾告诉史大夫,她在网吧真正迷恋的不是游戏,虽然游戏打得不比同龄男孩子差;她上网更多地是看各种网络小说,科幻的、言情的、推理的,都不放过,但网络小说也不是她不回家的真正理由。经过几次接触后,小蕾悄悄告诉史大夫,住在网吧就是为了“不回家”。
小蕾说,从小到大,她靠着脑子聪明,一直是个成绩拔尖的孩子,可到了初三,几次考试不理想,让她很苦恼,但“苦下工夫”似乎又违背了她“聪明孩子”的标准。这时候,父母不但没有给她建设性的意见,反而不是唠叨就是训斥,让她非常反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跟几个男同学去网吧打游戏,突然在游戏中找到了“自我掌控”的快感,于是迷恋其中。再后来,她又被各种光怪陆离的网络小说以及网络聊天吸引。相形之下,她对父母毫无建设性的批评教育更加厌恶、反感,于是便整天泡在网吧里。
如何失去了有效沟通
史大夫说,在接触的过程中,她发现小蕾是个高智商、高敏感、高脆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发生心理冲突的表现也更为明显。在长期“好成绩”的影响下,成绩偶然下滑对她产生了心理影响,她一方面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聪明,一方面还想要一如既往的好成绩,但“刻苦”又违背了她一向自傲的性格。同时,父亲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批评,母亲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法解决她所面对的问题,反而让她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时候,网络游戏让她找到了自由,满足了她的自我掌控意识,光怪陆离的网络小说让她产生了共鸣,网络聊天让她以一种虚拟方式找到了沟通的快乐。于是,为逃避父母和学习的苦恼,她便选择了网吧。一向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好顺从,并给予其经济和生活上的照顾,于是,小蕾更觉得“在网吧挺好”,不愿意回家了。
小蕾不快乐,所以对父母冷漠,她甚至憎恨父母把她带到世界上来。心理医生说,当心门关闭,而小蕾的父母仍旧以她厌恶的方式跟她沟通时,效果便适得其反,此时孩子和父母间已经失去了有效沟通。孩子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必须是双方既有表达又有倾听的交流。史大夫说:“而事实上,许多家庭中孩子和大人的所谓沟通,只是一方说一方听的有来无往式的沟通,这是需要引起家长注意和需要努力改变的情况。”
收获成长,留下感动
针对小蕾的情况,史大夫对她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治疗。
第一,史大夫在充分肯定小蕾优点的情况下,通过真诚的交流,与小蕾建立起友好的信任关系,让她感到自己获得了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朋友,心中的苦闷有了忠实的倾诉对象。第二,通过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史大夫引导小蕾正确认识了付出和回报间的关系,小蕾逐渐承认,自信和骄傲要建立在汗水和实力上,聪明是优势,但不是成功的根本。而面对挫折及时调整并坚持走下去是值得赞赏的品质。第三,通过角色分析和换位思考,小蕾逐渐理解了父母。父母不是心理医生,不是教育家,他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总会遇到前所未见的新问题。小蕾由原来的无法体会父母心的利己心态,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对父母的抵触和反感心理渐渐变弱。第四,看时机基本成熟,史大夫对小蕾进行了家庭式治疗:让父母和孩子面对面敞开心扉,表达各自对两代人关系的看法,心理医生进行现场鼓励和指导。“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心灵深处都埋藏着爱的种子,当温度、阳光等条件合适,爱才会发芽。”史大夫总结说,整个治疗方案实施的效果很好,尤其是家庭式治疗,家长和小蕾几次动情落泪,双方都得到了有效沟通。
几个月的心理治疗结束后,小蕾终于告别网吧,又回到了校园和家庭。她说要刻苦补课,争取中考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