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戚帅华) 近日,有读者向记者反映,新安县与渑池县交界处的黛眉山景区有人开矿,挖掘铁矿石。为了运送矿石方便,矿主还私自砍伐林木,开山修路。
6日,记者赶往黛眉山景区。据了解,黛眉山为太行山支脉王屋山与秦岭支脉崤山的过渡地带,2005年8月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9月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到景区后,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顺着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金灯河村后的土岭上山,沿途听见一阵轰隆隆的炮声。村民说,这是山上开矿的放炮声,最近几个月经常听见这种声音。
一路上,不断有卡车向山下运送矿石,山脚的平地上也杂乱地堆放着一些铁矿石。从山脚望向山顶,一条新开辟的山路从山脚向山腰延伸,在新鲜土色的映衬下,苍绿的山脉像被割了一条长长的伤口。据村民介绍,这条运矿便道已经修了1个多月,修路毁了不少林木,他们看着非常心疼。
果然,在半山腰,一台挖掘机在不停地工作,便道旁散乱堆放着一些被砍倒的树木。记者粗略估计了一下,这条路已经修了近3公里,最宽的地方有四五米,约有数百亩原始林地因修路而被毁坏,而且毁坏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继续前行,记者在黛眉山上一个叫饮牛潭的地方发现了两个矿洞。两矿洞相距不过10米,据矿工介绍,一个矿洞已经封了,另一个矿洞已经挖了近300米,而那条运矿便道也是为这个矿洞修的。当记者询问在这里开矿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时,矿工们说,他们只替别人干活,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
据当地村民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省地质勘探部门曾对在黛眉山发现的铁矿石进行技术勘探,结论为矿品含铁量小,且呈蜂窝状分布,不建议开采。黛眉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后,新安县加大了保护力度,山里的矿井都被封闭了,但一些开矿者又在渑池县办理开矿手续,于是山那边的矿井又逐渐多了起来。
修路开矿不仅破坏了黛眉山的山体,而且毁坏了一些原始植被。如何才能制止这种行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些矿工说,这里是新安、渑池两县交界的区域,矿井深处的矿石已经很难分清是哪个县的,所以管理起来有难度。
有关人士说,黛眉山上的开矿行为,反映了深层次的景区合作开发问题。即使山这边下再大力气保护,而山那边还是肆意毁林、开矿,保护就显得毫无意义。近两年,我省实施了伏牛山旅游开发战略,我市同南阳、平顶山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伏牛山大旅游圈,这无疑对黛眉山风景区的保护、开发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