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的人,下屋的人,我们夫妻二人去观灯,拜托各位照应门儿,观灯回来,再谢四邻。”听到黄梅戏中这段优美欢快的唱腔,我就怀念起儿时大杂院的生活。
偌大一个四合院,上房住着赵婆婆一家三代。东厢和西厢住着外婆、爸妈和我,南厢住的是儿女都在外地的侯爷爷老两口。
那时候,院里的孩子就是几家集体的孩子,谁家有了好吃的,都要分给院里每个孩子尝尝。
院里的舂臼、小石磨、架子车、打气筒……不管所有者是谁,使用权一律归大家。爸爸妈妈和赵婆婆的女儿赵姨是年轻人,晚上爱出门看戏、访客。他们往往把门闩一扣,站在院里叫一声侯伯、赵婶、刘母,托他们听着点门户,就四街八巷地看戏串门去了。
后来,赵婆婆家在坡上盖了新房子搬了出去,大杂院分成前后两个独立的院子,都盖起了二层小楼。后院就是我娘家,前院转过几次手,后来卖给了谁,我们竟不知道了。
一天,前院来了许多人,用大卡车拉来许多装修材料,叮叮当当地干得热火朝天。父亲提壶开水热情地送过去:“这是谁家要和我们做邻居了?”
干活的人都摇头说:“主家刚
才来看看就走了,我们只管干活,不问他来历。”
旧房换了新装,大玻璃蓝莹莹,窗框明闪闪,墙壁白光光,阳光一照,就像寡妇再嫁一般焕发了神采。
装修完不久的一天,又来了一批人,也开了一辆大卡车,叮叮当当地也干得热火朝天。父亲又走过去看,这几个人却把屋里屋外刚装修好的材料整块地拆下来往车上装。
父亲惊异地问:“怎么又拆了?”
干活的人头也不抬地说:“主家有钱烧得慌了,说这种装修过时了,拆了重装。”
“主家是谁呀?”
“不知道,俺只管干活。”材料拆完,就装车拉走了。
过了两三天,一年轻人站在前院门口跳着脚骂:“我刚装修好的房子,马上要结婚,谁把我的房子拆了?”
我们才知道他是房主,他刚安装好的装修材料被人偷得精光,房主的婚期也被迫后延。如果当初年轻的房主能请各位邻居帮着照应点,现在不就好事成双了?
(汝阳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