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孟国庆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塑造洛阳城市精神,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表述文化建设。目前,我市正全力打造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我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将洛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推广?
市政协委员王占锁说,我们的文化底蕴太厚重了: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寻根文化、牡丹文化、石窟文化、佛教文化等,目前,我们应当利用丝绸之路、大运河河南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让洛阳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民革省委委员、市政协委员黄建立认为,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和近期洛阳的《大国医》对文化经营运作的方式很有借鉴意义。他说,大唐芙蓉园全园景观分为12个文化主题区域,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的每个景点每天上演各种精彩节目。其特点一是通过商业手段将已经不存在的历史片断再现;二是通过表演让“静”的文化“动”起来;三是通过资源整合将文化整体“打包”推出,体现“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宗旨。
电视剧《大国医》的文化基础是“洛阳正骨术”,它是由企业出资,请高水平的编剧写出高水平的剧本,高水平的剧本又引来有实力的投资人,最终拍成的电视剧在央视这样的最高规格的传媒平台上展示,由文化资源变为经济资源的良性循环效应是可以预见的。
黄建立说,我们能否约请一些专家学者,把我们的文化景点、文物古迹、历史人物故事,拿到《百家讲坛》上讲一讲?能否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把发生在洛阳的故事在一些知名景点演出,增强洛阳文化对游客的感染力?能否邀请影视公司把洛阳的文化故事拍成影视作品?
黄建立认为,文化应由政府主导,但不能由政府“包办”,因为政府的财力、人力是有限的。从体制上,政府应推动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互协调;通过政策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引进文化人才;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洛阳的文化“蛋糕”才能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