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向董枝明(右)介绍汝阳恐龙化石相关情况。 记者 高山岳 摄 |
|
本报讯 (记者 陈运团) 汝阳刘店又现大型恐龙化石,并且化石保存相对较好,颈椎背椎连接,看上去壮观生动!21日,本报首家对这一重大发现进行报道后,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受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邀请,国际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和吕君昌博士于24日下午再次来到我市,前往恐龙化石发现地现场考察,指导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
董枝明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曾参与对四川自贡、云南禄丰等众多地方恐龙化石的发掘和研究,是世界上给恐龙命名最多的人,迄今已为近40种恐龙起了名字,著述8部关于恐龙的著作,其中在日本出版的《恐龙大地》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恐龙旋风”,被誉为世界“龙王”。吕君昌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留美博士,是董教授的学生,曾参与对广东河源等地恐龙化石的发掘和研究。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洪岭村第九村民组大型恐龙化石发现地,只见发掘面上已经搭起了大篷,将已出土的化石遮护起来。在化石坑的东部,人们仍在继续发掘,并且又发现了极可能为恐龙牙齿的化石。
昨日下午,记者在“汝阳黄河巨龙”发现地见到了正指导后续发掘的董枝明教授。董老待人和蔼可亲,虽然已经70岁了,满头华发,但身体非常健康,工作起来跟年轻人一样,岭上岭下跑个不停。
在来到汝阳刘店的24日下午,他和吕君昌实地察看了洪岭村第九村民组新近发现的大型恐龙化石。说起这一新发现,董老显得非常高兴。他讲,这处目前发掘出的背椎、颈椎、肋骨等恐龙化石总长达6米多,约占整条恐龙化石的1/3。经初步分析,这只恐龙的完整长度应在18米至20米,属于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
针对大家关心的化石下一步如何保护问题,董老讲,通常人们都希望对发现的恐龙化石原地保护,但原地保护需要建专门的场馆,是一项比较复杂和漫长的过程。要建场馆,首先需要这里的化石数量丰富,门类众多,具有独特性,在地质学研究上占有重要位置,周边的环境也要与此相适应。同时,建场馆所需的资金等投入也非常大,需要经过综合的论证。截至目前,对汝阳恐龙化石群的研究仅仅是开了一个头儿,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入地展开,搞清这里的化石分布状况,全面了解这里的地质状况。只有把这些调查和研究搞扎实了,才能为恐龙化石场馆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据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博士介绍,对新发现的这处大型恐龙化石,他们将原地保护,同时积极搞好进一步的发掘、调查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