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2版:本期重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生命周刊》 2007十大健康新闻回眸
科学家拟用人体内
活跃抗癌细胞治疗癌症
同仁堂、广州白云山等
药品广告在安徽被查处
甘肃:农民工得职业病将享受工伤保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生命周刊》 2007十大健康新闻回眸
本报记者 朱 娜
  2007年,很多事情令我们感动。记者从《生命周刊》刊登过的新闻中筛选出十大动人事件,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感人的时刻,记录下本市医疗事业发展的点滴进程。

  世界首报:我市发现1名3条染色体易位患者(《生命周刊》2007年3月31日)

  新闻再看:

  2006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发现了一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和以往发现的异常情况不同的是,该患者不仅是3条染色体互相易位,而且是两条常染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医学教科书对染色体易位下的定义都是两条染色体之间的易位,这次发现3条之间的易位无疑修正了以往的观点。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它填补了世界医学遗传学研究领域该染色体核型的空白,对遗传学、生殖医学研究和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价值。  

  记者看法:

  “染色体异常应该与我无关吧?”很多人在提到染色体这个看似深奥的医学字眼时,都会试探性地问出这样一句话。人们通常觉得感冒发烧离自己很近,而染色体异常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无论父母的身体健康与否,生出的孩子都不能保证染色体百分之百正常。

  “十年之后,我还给你当儿子!”(《生命周刊》2007年4月14日)

  新闻再看:

  2005年10月,家住洛宁县的8岁的韦正龙,在玩耍时被猫抓破了眼角,之后总是发烧、脸色不好。父母给他买了许多补血药,可喝了也不见好转。2006年初,龙龙磕破了嘴角并且血流不止,到医院后他才被查出得了白血病。

8岁的韦正龙。(资料图片)

  龙龙面对病痛的折磨,始终都没有流泪。龙龙生病退学后,生怕耽误课程,每晚病房熄灯后他都会用微弱的手电筒灯光再学一会儿。出院回到家,他还时常跑到学校蹲在教室外面听课,家人叫都叫不走,老师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龙龙知道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从不要吃要喝,妈妈提出给他买时,他会笑着拒绝,总说自己最爱吃的是开水泡馍。

  龙龙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病情,也不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但他却对妈妈说:“死了就像睡觉一样,我睡十年就醒来了,十年之后,我还给你当儿子!”

  这篇报道刊出后,许多好心人对龙龙的命运非常关注。 

 
  8岁的韦正龙。(资料图片)

  记者看法:

  生命如此美丽,如此脆弱!一个8岁的小男孩,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却遭受着病痛的折磨,随时都有可能与家人告别。当他面对病魔时,毅然选择了坚强与乐观!

  吸脂有多危险?(《生命周刊》2007年4月21日)

  新闻再看:

  我市市民游某今年37岁,体重120公斤左右,因体态肥胖,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去做吸脂手术。3月28日,游某来到位于八一路南头的毛大夫洛阳整形美容门诊,诊所工作人员说,这是经常做的小手术,不会出问题。在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后,游某交了300元定金,约定第二天上午来这家整形美容门诊做吸脂手术。游某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该诊所。下午4时许,见游某还没有出手术室,家人有些着急,几次询问医生,都被告知“马上就好”。一直等到晚上10时,医生说人已经不行了……  

  记者看法:

  “唯瘦为美”已经不再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健康才是真正的美丽。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瘦,更不应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医疗处方“变脸”(《生命周刊》2007年4月28日)

  新闻再看:

  2007年3月12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并于5月1日起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通用的中文名称书写,书写处方时必须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同时,《办法》规定,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药剂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才能发放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的处方同时收存备查。打印出纸质处方,既便于药剂师准确核发药品,又避免了“天书处方”的出现,这让患者到药店买药成为可能。  

  记者看法:

  从古至今,“处方不外流”是许多医务工作者遵从的“行规”,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大部分处方上都是龙飞凤舞的字迹和只有开方人才懂得的药名,让非专业人士难以辨别。现在,这个屏障被打破,患者可以拿着字迹清楚、用词规范的处方自行选购药品了。

  最后的心愿(《生命周刊》2007年4月28日)

  新闻再看:

  老城区新建街二运公司家属院5号楼的倪香珍(见上图),一个来自农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庭妇女,却能坚持义务献血近10年,献血总量达11000cc。在遭受患上癌症的晴天霹雳后,她悄悄萌生继而努力实现一个让家人震惊的想法:捐献遗体。

倪香珍生前最后留影。 (资料图片)

  倪香珍以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家人,最终得到了亲属的理解和支持。2007年5月25日,倪香珍最终成为洛阳市第一例经正规程序实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她平静地走进另一个世界,走得没有遗憾,走得了无牵挂,她清楚,生命的光辉将在她爱的奉献中延续。 

 
倪香珍生前最后留影。 (资料图片)

倪香珍生前最后留影。 (资料图片)

  记者看法:

  “我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帮助更多的人。人死后烧成灰,还不如把自己的躯体捐献出来,去帮助更多的人!”你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来自农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庭妇女之口,正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她的行为得到大家的称赞,她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