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那引人入胜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常常使我萌生长大后做一个作家的梦想。上了中学,在语文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还算不错,但参加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却很少提笔撰文。
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我退休了。恰在这时,《洛阳晚报·百姓写手》与读者见面。读着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或浓浓亲情的文章,感到十分亲近,我越读越喜欢,越看越亲切,刚看过这一期,就盼着下一期的到来。
慢慢地,几十年前的“作家梦”又在我心中泛起,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闻所见写一写?说写就写,第一篇文章寄给了报社,我在焦急、喜悦的心情中等待着文章见报。可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过去了,毫无音讯!半年后我又构思了第二篇寄出,依然是徒劳。
我灰心动摇了,看来自己的水平真是不行。这时,我忽然想起老伴儿曾在20多家报刊上发表过200多篇各类作品。身边放着拐棍不拄,真混!果然,他一“出山”,我的那篇《错别字逸事》就登在了报纸上,高兴之余我不惜重金买了瓶茅台酒犒劳老伴儿。更没想到的是,文章刊出没几天,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登门造访。老先生见我纳闷,哈哈一笑,调侃道:“老同学,我胡子又疼了,麻烦您再帮我给老师带个假条。”
啊!原来是当年在假条中把“肚子疼”错写成“胡子疼”的那位老同学!毕业分别几十年音信全无,没想到他竟和我生活在同一城市中。
一篇文章让我见到了阔别几十年的老同学,真是一文值千金!
(涧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