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与本文无关) | |
6月18日4时45分,26岁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一晚,连续工作了32天的铁军战士武文斌,终因过度劳累,永远地倒在战斗过的都江堰。一时间,万人悲痛。
据了解,武文斌生前身体状况良好,在平时的体检中各项指标正常。那么,突然夺走钢铁战士生命的,究竟是怎样的疾病?本周,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见到了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郎保平,让医学专家来解释我们脑中的疑团。
连续作战的英雄战士
6月17日5时50分,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镇石牛村,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82名官兵第32天的抗震救灾战斗开始了。整理物资、打扫营区、拆除帐篷……
武文斌的战友回忆说,当天,武文斌一刻都没有闲着,他搭完排里的帐篷,又去帮忙搭建饭堂;丢下平整场地的锄头,又去安装晾衣架。整理完个人物品,武文斌又跑到野战炊事车旁,帮炊事员们切菜。
19时许,忙碌了一整天的炮兵指挥连接到卸载8车板材的任务。武文斌抢先爬上卡车,一个人给车下十几个战友传递,500多块板材,他机械地重复着,期间两次退回替换他的战友。待完成当天任务回到营区时,已经过了21时。
次日凌晨2时40分,同帐战友发现武文斌发出异常声音,呼吸困难,迅速把他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他还是在4时45分离开了人间。由19名参与抢救的医学专家和医生联合签名的医学报告上写着:“死亡诊断: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猝死。诱因:过度劳累。”
死亡诊断:肺血管畸形
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郎保平告诉记者,根据19名参与抢救的医学专家和医生联合签名的死亡诊断,战士武文斌因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导致猝死,那么基本可以推断,他在凌晨两点多“发出异常声音”以及在送去治疗、抢救过程中,应该出现了肺咳血的症状。一般来说,普通成年患者如果患有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肺结核或者出现支气管扩张、霉菌感染合并症时,都会出现咳血症状,但就“肺血管畸形”的诊断而言,绝大多数患者应该属于肺动静脉瘘患者。
郎医生告诉记者,肺血管畸形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他在从事该专科10年的临床经验中,只在上海见过一个病例。肺血管畸形主要包括肺动静脉瘘、肺隔离症等,其中多数患者为肺动静脉瘘。是指血管扩大弯曲或形成海绵状血管瘤,肺动脉血液不经过肺泡直接流入肺静脉,肺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形成短路,也称为多发性肺动脉瘤。
医生:临床上较为少见、不易查出
郎医生分析,导致肺血管畸形出现的原因中,先天遗传因素占有很大比例,其次,后天外伤以及肺部感染等原因也可能导致肺部血管畸形的出现。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武文斌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并没有查出什么明显的疾病,因此后天得病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因素可能来自先天血管发育异常。
需要指出的是,肺血管畸形病变症状非常微小,不易查出,通常的B超、透视检查都不能发现疾病,目前血管畸形唯一确诊的方法是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常规体检很难发现疾病的存在。而肺血管畸形患者随时都可能发病,但在平时,大部分患者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由于肺动静脉分流加重心脏负担,容易产生劳累感,平时稍微活动就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手指、脚趾末端肿大的情况。
郎保平说,该疾病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好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主张进行手术切除。
死亡诱因:过度劳累
针对铁军战士武文斌的突然发病,郎大夫结合了解到的当时情况进行了分析。
据武文斌的战友说,在四川的32天中,文斌几乎没休息过,一直冲在抗震救灾最前线。肩扛背驮,和战友们翻越3座大山,把食品和水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搜救失事直升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最前面探路;灾后重建,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清淤泥、搬石头……在牺牲的几个小时前,还和战友装载了8车板材。
郎医生推测,武文斌很可能本来就存在肺血管畸形的先天因素,这样的人的肺血管壁就比正常血管壁更薄,受刺激后出现溃疡的可能性也更大。在饮食条件有限、睡眠不足和连续大体力劳动下,容易造成体力透支,再加上面对生命死亡而产生的巨大心理伤害以及救援现场见到的悲伤情绪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加加重心脏负担,增加身体的氧需求量。这样,人体的血流速度会加快、变急,对血管壁的冲击大大加强。本来就较薄的血管壁经不住大压力的冲击力造成破损,破损的血管壁可能造成肺部气管壁的破损,于是肺部血管内的血液可能进入气管形成肺灌注,从而使得人体停止了气体交换。这样心跳和呼吸就很快停止,几乎没有什么抢救的时间,人在短时间内就可能丧失生命。因此,过度疲劳,是导致铁军战士武文斌猝死的最大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