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相关链接
容威家电大举进军商用中央空调
新闻网广告
1980年:古都春来早 百业传捷报
雷建生:悲壮“两漂”铸英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风云人物”备选③
雷建生:悲壮“两漂”铸英名
记者 陈运团
  (上接5版)

  1986年9月10日,洛漂队率先向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进军。此峡全长18公里,落差达200米,有7个台级式瀑布、18处大险滩,以上虎跳最为凶险。在国内媒体记者、当地百姓的注视下,雷建生、李勤建采用密封船漂流,率先成功闯过了上虎跳,震惊世人。从此,长江漂流探险由四川、洛阳等少数地方关注,猛然变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新华社等国家级新闻机构以及各地媒体纷纷报道,洛漂队成为当时的三支长江漂流队中最耀眼的一支。

  穿越青海、西藏、四川等11个省,行程6300公里,历时147天,战惊涛,过险滩,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下,付出牺牲4名队员的沉重代价,1986年11月12日15时50分,洛漂队胜利抵达上海吴淞口海军10号码头,征服长江。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洛漂队副队长和绝对主力的雷建生创下了漂流史上的多项纪录:漂流落差3900米,打破日本人保持的漂亚马逊河落差3200米纪录;成为此前在长江中漂程最长、闯滩最多的人。

  1986年11月17日,洛阳市委、市政府召开洛漂队英雄事迹报告会,市领导在会上讲话:洛漂队这个英雄群体,为洛阳人民争了光,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的光辉榜样。

  再漂黄河,英雄悲壮陨落

  长江漂流探险的成功,激起了国内青年更加炽热的激情,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第二大河——黄河。

  “长漂”英雄雷建生、郎保洛等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洛漂队有着历经艰辛漂流长江积累的宝贵经验,漂流黄河,当仁不让。

  1987年5月5日,以雷建生、郎保洛为队长,吸收了洛阳、北京等地30余名热血青年参加的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从黄河正源向下开漂。同期漂流的还有北京和马鞍山的两支队伍。

  翻山越岭、奔腾不息的黄河,同样极为凶险。黄漂队的勇士们战胜了艰难险阻完成了全程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探险漂流,于当年9月25日到达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

  然而,发生在拉加峡的“六·一九”事件,成为大家心中永远的痛!

  据本次事件的唯一幸存者、随后继任洛漂队队长的袁世俊回忆,“黄漂”开始后,身为队长的雷建生事务繁多,要察看地形,要安排接应,要部署后勤保障,但他仍是漂流的绝对主力,处处身先士卒。拉加峡全长216公里,落差达588米,是黄河冲出源头地区后流经的第一个大峡谷,两侧山崖高耸,犹如幽深的迷宫,极为凶险。1987年6月19日下午3时30分,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和袁世俊同登一船,下水开漂。行前,雷建生专门找了块红布,写上“北京队,此处危险,注意”,挂在河边的树枝上,提醒后边的北京黄漂队。

  起初,水面平稳,但刚过几分钟,水吼如雷,200多米宽的河面被两侧山体塌落的岩石挤得仅剩10多米宽,紧接着,船便遇到了一个5米高的大跌水,巨浪滔天,瞬间将船打了个底朝天。队员们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奋力搏击,雷建生最先爬上倒扣的船底,大声呼喊大家“抓住船绳”。但由于体力不支,郎保洛十几分钟后被大浪卷走,朱红军、张宁生也先后没了踪影。后来,忽见一块巨大的礁石迎面而来,袁世俊随即昏迷过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袁世俊醒来,船已漂到了岸边回水处;再一看,雷建生的胳膊还绕在船绳上,但是头部却垂落在黄河中……

  岁月流转,“两漂”意义深远

  1988年,《福建青年》杂志社和福建电视台联合进行“中国十大青年勇士”评选,雷建生位居榜首。

  1989年,原漂流队员及各界人士,在龙门西侧、伊河之畔为雷建生修建了一座独特的坟墓,墓前竖起了雷建生的雕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亲笔题写墓碑“黄河之子”。

  20多年过去了,提起漂流,如今的人们大多会想到休闲娱乐性质的旅游项目。然而,对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长漂”、“黄漂”留给他们的记忆和思考却依然那样深刻。

  袁世俊说,时至今日,他仍然认为雷建生在“长漂”期间的思考,是对这场漂流探险的最理性最深刻的认识:“此次‘长漂’,近看是与美国人争一雌雄,远观则是一次对传统意识的刺激。长江漂流探险之举是应运而生的,是中华民族意识觉醒过程中泛起的一个小小的涟漪,它不久就会平息,但民族意识的更新是不会停滞的,因为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会为自己的发展前进开拓道路!”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