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补给站”
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游泳比赛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直道水道上往返进行,在两头的转弯处都设有“补给站”——一个巨大的、固定在岸边的塑料筏子。教练们站在筏子上,把食物、饮料装在瓶子里挑在竿头,悬在选手经过的水道上空,样子很像是在钓鱼。
一些选手经过“补给站”时,伸手取下瓶子,吃上几口就把瓶子扔在水里。有的人拿到瓶子后还没吃到嘴里,就被别人打掉在水里。不过,因为害怕耽误时间或丧失优势位置,大多数选手都没有伸手取物。此外,不少选手都在泳衣缝里别上小号的塑料包装食品或者饮料。
“混战”与“舌战”
马拉松游泳选手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赛道,她们挤在一起游泳难免碰手碰脚,抢占优势位置也很有讲究。该项目与室内游泳比赛的区别,很像田径比赛中短距离赛跑和马拉松赛跑的区别。
在20日的女子马拉松游泳比赛中,很多选手上岸后都在抱怨别人的不是。铜牌得主、英国选手帕滕在水中弄伤了脚。她说:“我身上的每个部位都疼,水里有一些拉人动作,我一般是不跟别人打架的。”金牌得主、俄罗斯选手伊利琴科曾与两位巴西选手并驾齐驱,她说:“这两个人太有进攻性了,行为举止接近非体育精神的边缘。这是游泳,不是拳击。就算你是菲尔普斯,也不一定能游公开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