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以来,证券市场的火爆将理财这个概念引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而资产的增长则成为大多数人对理财最直接的理解。然而,市场的波动也让他们体味了资产增长与缩水之间的变换,尤其是冲动投资带来的资产缩水更让他们难过。如今,很多人对理财感到焦虑、犹豫,甚至一些人对理财产生抵触情绪。其实这大可不必,中国的理财市场和股票市场有相似之处,都是处在初级阶段,都离不开最初粗放式的发展。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共同反思理财、认识理财、应用理财、享受理财,让理财成为每个人一生的好朋友。19日下午,作为“建行·晚报理财服务月”的一个重要主题活动,我们邀请了建行的3位理财专家王韶华、陈军红、吴涛相聚“22楼会客厅”再话理财。
反思理财:粗放式发展带来单纯投资
正是由于百姓理财经历了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我们才应该回过头来对其进行反思。用国际金融理财师王韶华的话说就是“经历了这两年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之后,现在许多人对理财在思想、思路上处于一种盲目状况,处境比较困难”。其实,理财初衷就是解决一些问题,使生活更加美好,这也是“再话理财”的意义所在。国际金融理财师陈军红说,其实很多人把投资跟理财混在一起,有些人是思想上分得开,但行为上分不开。
对于百姓理财初级粗放式的发展,注册金融理财师吴涛认为这是一个必经阶段,从一开始大家不知道到认识、了解,再到真正地灵活运用这个过程,难免走一些弯路,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去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来要提倡增加老百姓财产性的收入,这说明百姓理财是受国家大环境支持的。
认识理财:通过理财使生活具有安全感
王韶华说,过去一两年老百姓对理财的真实含义认识得不够,忽略了理财的本质。其实理财的本意就是分析,分析自己理财的需求、理财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之中找到合理的、科学的、稳健的、系统的财富解决方案,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以及个人的经验或者人生不同阶段进行跟踪和调整。每个人一生的收入是不平衡的,高峰期的收入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从而实现人生每个阶段的目标。
陈军红说,通过理财可以降低、控制人生财务风险,提供家人生活保障,提高生活水准,使生活具有安全感。比如25岁至34岁就属于个人理财的建立期,此时的人生目标就是成家、创业、置房、购车、初步投资,财富状况就是负债;35岁至44岁就是稳定期,此时的人生目标就是子女教育、加大投资、更换新车、二次购房,财富状况就是消除负债、财富快速增长;45岁至55岁就是维持期,此时的人生目标就是退休策划、投资顶峰、旅游计划,财富状况则是财富最高期;此后,随着财富走下坡路,人生目标也开始转向健康财富保值、遗产策划等。
应用理财:让理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法离开理财,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一部分闲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王韶华说,这种情况是老百姓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理财方式,单笔投资规划通常要提前测好风险偏好,并结合预期收益目标,科学组合存款、信托、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等多种理财工具,从而实现既定风险下的最大收益。除此之外,还有单目标投资规划(例如买房购车规划、子女教育规划、养老规划、保险规划等)、财富管理报告、综合理财规划。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理财需求也会有差异,而综合理财规划是其中最为详细的。
开源节流无疑是应用理财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陈军红说,对于一些收入低的人而言,最直接的理财则是节流,养成日常记账的习惯,然后再进行“积少成多+复利”的定期定额投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资产积累基础。
享受理财:“矛盾”中谋求平稳
当前的理财市场面临着强烈的“矛盾”,一方面是通货膨胀率不断上扬,百姓通过理财保值的需求异常强烈;另一方面,百姓理财确实感到非常迷茫,尤其是一些对风险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投资者更是感到不知所措。
陈军红认为,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既要注意防范家庭资产贬值的风险,又要注意本金的安全,那么可以以低风险投资产品为主,如银行存款、债券基金以及具有较好担保的信托计划等,从而提高总资产的创收能力,以防范贬值风险,投资比例占到30%即可。
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投资比例可考虑20%的流动资产、50%的低风险资产、30%的风险资产。组合中低风险和无风险资产占到70%,在承担少量风险的基础上既能获得稳健的投资收益,又可获得捕捉未来高收益的机会,从而有利于生活品质的提高。
对于进取型的投资者,至少要有30%的资金投资低风险产品,以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其余以运作比较稳健的平衡型和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主,从而获得下跌有限而上涨无限的投资效果,炒股的资金比例最好控制在10%以内。另外,对于资产总量比较富裕的家庭,还可以考虑配置10%的黄金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