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2日奥运专电 (记者 肖春飞 杨明 刘丹) 22日上午,北京奥运会最艰苦的项目——男子50公里竞走结束,意大利名将施瓦策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第一个走过“鸟巢”的终点,15分钟后,中国选手李建波才完成比赛,名列第14位,另外两名选手司天峰、赵成良分列第17、第21位。
至此,赛前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竞走选手,在北京奥运会三个竞走项目比赛中一牌未得:男子20公里竞走,王浩第4,禇亚飞第10,董吉敏第30;女子20公里竞走,刘虹第4,时娜第13,杨明霞被罚下。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竞走选手陈跃玲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田径金牌,当时李春秀还夺得一枚竞走铜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妍再夺一枚竞走铜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又夺一枚女子竞走金牌,但是此后整整8年,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世锦赛上均与奖牌无缘。
这8年来,在前人的辉煌下,中国竞走选手屡屡被一个“魔咒”击倒——国内比赛成绩名列世界前茅,国外大赛发挥集体失常。跟以往大赛不同的是,北京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而今年当国外对手显示强劲实力的时候,中国竞走成绩平平,赛前国人希望他们能够放下包袱、“哀兵作战”,遗憾的是,国人再一次失望了。
中国竞走选手到底差在哪里?
被“大面积罚下”,曾经是中国竞走选手一再陷入的噩梦。在北京奥运会上,这一幕倒是没有发生,9名参赛选手,8人完成了比赛,只有1人被罚下。
不熟悉赛道、有伤病在身——这是以往国际大赛中中国竞走选手失利后最爱找的理由,但是,参加北京奥运会的9名中国竞走选手,基本上都是年轻选手,而他们对赛道的熟悉程度,也要超过对手——他们此前都参加了“好运北京”测试赛。
从北京奥运会的表现再看,中国竞走选手依然出现了技术不过硬、“体力衰竭”的现象,归根结底,比赛能力不强依然是困扰中国竞走选手的最大问题。
比赛中,不少中国选手刚开始都一马当先,处于第一集团,但随着比赛进行,中国选手最后都“走不动了”。体力分配不当看似是战术安排问题,但根子很可能是教练水平欠缺、没深入分析对手和对自己实力估计有误造成的。
此外,中国竞走选手的技术也远不够过硬,参加男子20公里竞走的中国小将王浩赛后就表示:“我们跟世界名将还是有差距——比如变速走,外国高手能够突然加速,我们的节奏就被带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