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2版:本期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小儿科医患冲突透析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新药研制成功
新闻网广告
关节炎疫苗有望5年内问世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8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护士站桌子上的玻璃10日内被拍碎两次;护士遭到患儿家属谩骂。小儿科医患关系成了新问题
小儿科医患冲突透析
本报记者 朱 娜/文 杜 武/图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小儿科经常发生的医患冲突,成为医患关系中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小儿科屡屡出现冲突

  前不久,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科护士站内,一张桌子上的玻璃在10天之内被患儿家属拍碎了两次。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输液大厅患儿较多,因为患儿家属嫌等候换药时间过长,小儿急诊科护士遭到患儿家属打骂。

  一位儿科护士说:“小儿科最容易发生医患冲突,许多护士都不愿意在这里干。患儿家属冲着护士嚷嚷还是比较客气的,有的家长干脆拍桌子瞪眼,还有的动手直接打护士。”

  这名护士说,去年冬天,她为一个1岁的孩子扎针,孩子的父母都在。妈妈靠后,扶着孩子双腿,爸爸在前,摁着孩子两只小胳膊。她坐在床头,双手在患儿头顶上寻找血管。小孩子的血管太细了,当她一针扎下去,没有见回血时,孩子的妈妈扭到一边捂着脸哭了起来,爸爸在旁边开始嚷嚷:“给我找个有经验、技术高的护士来,这个护士根本不行,马上给换一个!”

  家长爱子心切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高度关爱。一个孩子生病,陪同前来看病的家长至少两三人,多则有六人。小儿科病房里,经常是陪护家属比住院患儿多。

  据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小儿急诊科主任梁小辉说,宝宝生病了,家长的担心和焦急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当一个护士给患儿扎针时,同时有好几双眼睛在盯着她,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心理压力。一旦护士没有“一针见血”,家长们的反映就较为强烈。此外,一些患儿家长在治疗认识上存有一些误区,他们认为,孩子生病后只要送往医院,病情就会立刻缓解。当患儿的治疗效果没有达到他们认为的理想效果时,便会认为是医务人员没有尽到责任,患儿从生病到痊愈,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将患儿送到医院扎上针,病情就会立刻好转。患儿与成人不同,他们不舒服时,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宝宝一哭自然牵动了全家人的心,家长情急之下会把医务人员叫过来,这时,医务人员只能尽力去哄患儿,如果患儿仍然无法停止哭闹,有的家长则表现得很不理智,认为医生没有尽到责任。

  “一针见血”的高手太少

  输液扎针时,患儿难免受点皮肉之苦,但如果一扎再扎,总也扎不进血管,恐怕就不是患儿家属能容忍的了。

  西工区的李女士说:“做家长的最担心护士一针扎不上,有的护士连扎四五针才能见血,有的护士一针倒是扎上了,可是没过

  多久跑针了,患儿的身上就起包了,只能重新拔了再扎,孩子又要受二次罪。如果把针头碰脏了,怕交叉感染,还需要重新换输液带。”

  采访中,不少家长发出感叹,现在能“一针见血”的护士太少了!虽然护士扎针的误差率很低,可就是这小小的误差率,对于一个患儿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失误。能否“一针见血”是衡量一名护士是否合格的标准。据了解,这也是小儿科易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是护士的一门基本功,不仅要求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动作规范,操作严格无菌,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做到“一针见血”需要有过硬的技术,但是患儿的身体状况也不得不考虑。比如,小孩的血管与成人相比较细,静脉穿刺时不易寻找;患儿生病后,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血管变得不充盈,难以寻找;患儿过胖也会使血管不清晰;受婴幼儿哭闹、配合度差等因素影响,护士难以保证百分之百的穿刺成功率。一般来说,临床工作3年~5年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95%~98%,就已经算合格了。

  和谐医患关系

  需双方配合

  在实施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是施行者,患者是受者,能不能给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或能否“一针见血”的首要原因自然在医务人员。

  静脉穿刺是个精细活儿,所以,患儿的家长要建立起对护士的信心,不要用指责命令的语气对待护士,而是要给护士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积极配合护士的操作,比如扶好孩子的手脚,并帮助安慰孩子,使其保持安静,以达到最佳的穿刺效果。

  我市一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表示,医院方面的管理也很重要。当一个护士一次穿刺失败时,护士应立刻向患儿家属道歉,患儿家属也有权利要求换一个经验更丰富的护士,这对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医患之间的冲突都有好处。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配合,医生服务再耐心一点,病人也多一些理解,就会减少医患冲突的发生。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