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中共洛阳市委日前决定,将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00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本报8月26日2版报道)
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但是如此大规模的选聘,在我市实属罕见。
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在我国新形势下对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创举,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省规划到2009年,全省近1.7万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配一名大学生村官,表现优异者还有可能进入公务员行列。新规定出台后,社会上立即出现了大学生报考村官热,不少硕士研究生也加入了角逐行列,甚至出现了高达“50挑1”的局面。
从郑州市选聘过程看,报考近郊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县(市),表明不少人希望靠近城市生活。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就断言这些应试者“动机不纯”,这却为组织部门和应试者提了个醒,应该加强对这一举措的宣传,提高应试者的自觉性,增强大学生扎根农村,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意识和决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在朴实老百姓的感召下,他们会真心地融入这个大家庭,为农民谋实事、出实力。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大学毕业生必须到农村“与农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的“三同”实践,这种实践让那一代大学生受益匪浅。
中国13亿人民绝大多数依然生活在农村,当今的农村更需要知识,更需要人才,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投入、去奉献、去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