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的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但市民们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对激情澎湃、精彩刺激的比赛场面的回忆中。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心中充溢的“奥运热情”该如何“消化”,才能实现“软着陆”?笔者的建议是:与其让“奥运热情”余音绕梁,不如尽快将热情转变为“汗水”。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天清晨,在公园、广场上锻炼身体的,多是老年人;每天傍晚,饭店里、烧烤摊上人满为患,健身房、乒乓球馆却“门前冷落”;即使是在奥运会期间,躺在沙发上看直播者众,而亲身参加运动者寡。笔者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比获得金牌总数第一意义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奥运带来的体育热潮,推动全民健身。让我们把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尽快转变为参加体育锻炼的“汗水”吧。
如果你崇拜菲尔普斯,就去学游泳吧,让水波冲走你的赘肉;如果你喜欢姚明,就去打篮球吧,让篮球带给你健壮的体格;如果你喜欢刘翔,就去跑步吧,让奔跑舒畅你的心情……
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如果每天参加运动,您肯定会有一种感觉:每天出一身汗,比每天参加一次宴会要舒服得多、充实得多,收获一定更多!每天锻炼出一身汗水,您就能获得只属于您个人的“奥运金牌”——健康“金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奥运热情转变成“运动汗水”,大家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那么这才是北京奥运会对全体国民最丰厚的回馈。 (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