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15日,也就是洛阳解放35周年纪念日10天后,王城公园大门前人山人海——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隆重开幕。
到4月25日胜利闭幕,本届花会共接待来自7个国家(地区)和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游客250万人。自此,牡丹花会成为洛阳每年的“保留节目”,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来洛赏牡丹芳容、谈合作事宜。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国色天香难免激起文人的雅兴,由中国作协河南分会与洛阳市文联联合举办的牡丹诗会在花开时节拉开帷幕。为了把这诗情画意延续下去,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洛阳市牡丹研究所成立(翌年,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在该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洛阳牡丹研究中心),我市的牡丹产业走上科技化道路。
牡丹花会将国人的目光聚焦河洛大地。就在首届牡丹花会期间,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大会在我市举行。随后,全国地方志规划会议“莅临”我市。10月,中国钱币学会也在我市召开了第一届年会。
牡丹次第开,好事接踵来。这一年花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工作队在偃师尸乡沟一带,发掘出一座略呈长方形、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城遗址,经考证为商汤所建都城“西亳”。同年文化方面的重要新闻还有:2月,龙门文物保管所开始修筑宾阳洞至敬善寺、摩崖三佛,奉先寺至火烧洞、石窟寺之间的栈道。3月19日~5月8日,“古都洛阳秘宝展”在日本冈山市开展,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
这一年,赵春娥的名字经广泛传播而大放异彩。是年1月,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学习赵春娥同志,用共产主义精神从事劳动和工作。”国务院授予赵春娥“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商业部追授她为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全国妇联追授她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除了学习赵春娥,5月,市委宣传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市人民学习张海迪;9月,市委、市政府举行大会,给勇斗歹徒的市民周西峰记大功一次。
多项重点工程在这一年下半年留下光辉一页。9月,上海市场纺织品营业大楼正式开业,营业面积4356平方米,为当时全市最大的纺织品商店。同月,市政府决定兴建洛阳古墓博物馆。10月26日,洛阳市大气环境自动连续地面监测站建成。10月31日,河南省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洛界公路经两年施工建成投入使用。11月1日,西工体育场破土动工。12月26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首阳山电厂工程举行试桩开工典礼。12月27日,东花坛铁路公路立交桥竣工。
这一年的教育界也有不少好消息:1月,根据有关部门指示,洛阳市郊区调整农村中学布局,整顿民办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5月,由世界银行资助的短期综合性大学——洛阳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立。
下面的事情虽然不必勒石以记,但还是值得庆贺的:7月,市公安局侦破一起文物盗窃走私案,查获珍贵文物700余件;9月,在全国第六次“质量月”授奖大会上,洛阳市美术陶瓷厂生产的九都牌唐三彩荣获河南省唯一一枚国家金质奖。
几项重要的变化也很引人注目。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洛阳地区的新安、偃师、孟津3县划归洛阳市管辖。11月,洛阳市改革用工制度,凡全民所有制单位招收新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铁饭碗”——新中国成立后沿袭下来的固定用工制度被打破了。
这一年,洛阳市民生活的关键词是“电视”:黑白电视迅速普及,彩色电视悄然出现在百货商店的货架上。电视还造就了流行风潮的迅速改变:一年前的山口百惠已成过去时,这一年,日剧《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流星赶月”和“晴空霹雳”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幸子头”也被“纯子头”取代。大家还都迷上了第一部在内地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黄元申和梁小龙那种前有刘海、后面发长及颈的“锅盖头”随即风行,西服也开始成了抢手货。只是很多人只学得了皮毛,身着西服、脚穿布鞋者在洛阳街头并不少见。
“春节晚会”这一新民俗,在这一年的年末也通过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主持人的出现已让人倍感新鲜,应接不暇的精彩节目则让人大呼过瘾: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严顺开背着“辫子”来段“阿Q独白”……最让人难忘的是李谷一的《乡恋》,这个当年经过特批才加演的节目,最终让李谷一在争议和批评中大红大紫。
(记者 李喆 实习生 陈薇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