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新闻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会场客套话源于官场伪感恩泛滥
为儿退低保
老人真可敬
提高行政效率与为人民服务
“番茄难题”
新闻网广告
解决学校“超载”
须均衡教育资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9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Opinion 今日视点
会场客套话源于官场伪感恩泛滥
张成才
  【新闻背景】 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预测高层论坛8月28日在云南蒙自开幕。开幕式上的开场白客套了80分钟,引来争议。一位与会者说,大家都是冲着专家讲座来的,不是来听客套话的,要客套就私下客套去。参加会议的一位民营企业家说,几位嘉宾的发言也不完全是客套话,但是讲得不系统。而参加会议的山东省临沂市一位领导对记者说,他没有感到开幕式上废话多,开幕式很正常。(《人民日报》9月1日报道)

  为何针对一场会议的客套话,普通与会者、民营企业家和官员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其实这很正常,个人立场不同,自然视角不同,必然导致结论不同。但如果真正溯探会场客套话的根源,就会发现感受不同源于同一社会之根——官场伪感恩意识伪感恩文明的泛滥。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是在任何形式的颁奖会上,获奖者要感谢的人总是有一大堆,感谢单位培养感谢领导栽培感谢同事帮助感谢……感谢……即使是在酒桌上这类“感谢”之词也从无断绝,整个社会都笼罩在这种“感谢”的气氛之中,于职场官场而言更是形成了一种次文化。

  这种感恩是发自肺腑的吗?未必。不论何种成功,固然有单位给予环境、领导发掘赏识等外在因素辅佐,但毫无疑问,成功的主因还在于个人努力,善于抓住机会,善于发挥能力。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习惯于在谈论成绩的时候并不先感谢“自己”,却总是要先感谢一些级别更高、职位更高,甚至有可能跟自己成功八竿子也打不着的“领导”们,依次排序。因此我说,这种感恩是一种伪感恩,是流于形式而非发自内心的感恩。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或至少假装积极地投入到伪感恩浪潮中去?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有伪感恩存在的传统——要感谢上级感谢领导,这是国人由来已久的官场惯例,从何而起无从考察;传统之下更蕴含了丰富的存在土壤——领导需要听到感恩的话语,需要听到感谢,一方面可获得伯乐相得千里马般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政绩“务实”的满足感。

  现实中,我们总会听见领导评价某人“很懂事”或“不懂事”,这类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某个人对领导“感恩”意思的表达上,而有的时候这种“懂事”印象又会影响到这个人的升迁或嘉奖机会。当伪感恩能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时候,当我们的事业前途往往掌握在某一个或某些官员的一张嘴巴中的时候,就不难理解这种“感谢……感谢……”的客套话为何会泛滥而成一种官场文明了。

  当弄明白了这些,回头再来审视云南这个开幕式上的80分钟客套话,我们发现这不过是一种官场伪感恩的“自然”表达,而之所以与会者各自表达不同声音,皆在于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客套话有着截然不同的个体感受。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