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开展的“为书披上‘环保衣’”活动已进入尾声,有关人士在为市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而感到高兴的同时,建议将环保内容纳入学校日常教育课程中。
家长:这项活动需要坚持下去
本报的连续报道在学校和家长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包书皮”成了开学后的一个热门话题。景华路一家书店的营业员说,他们店的牛皮纸最近被前来买书的家长“哄抢一空”,而“平常这些纸根本没人要”。
昨日上午,在市内一些小学门前,不少家长都表示对这项活动很支持。一名姓张的家长说,看到这组报道后,他把家里的旧海报找了出来。孩子把新书抱回家后,他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包书皮,竟有“意外收获”。“平常孩子很少动手干活,甚至很少和我们说话。那天晚上包书皮时,孩子不但学得很认真,而且还和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他说。
不少学校表示,今后将针对此问题开展系列环保教育活动,有些学校甚至将这项内容列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瀍河回族区机车小学校长石经建说:“就像我们使用环保购物袋一样,孩子们的思想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这项活动需要坚持下去!”
市民:环保意识在增强
据粗略统计,至少有1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这项“为书披上‘环保衣’”活动。如果算上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参加这项活动的市民人数就更多。
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认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洛阳晚报》发起的这项活动在短短几天内就得到不少学校及家长的响应,说明市民的环保意识在进一步增强。
在国家倡导办“绿色奥运”的背景下,环保问题被政府和国人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今年上半年的“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到现在尽量避免使用塑料书皮,这些环保活动在市民中传播了环保理念和知识,让更多市民意识到,环保应从身边小事做起。
安锋说,书皮是孩子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东西,鼓励孩子们用纸包书皮,在校园“限塑”,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专家:环保教育要跟上
不少中学生和小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曾于今年上半年参加过环保购物袋活动,但他们没想到,自己身边还有很多与环保有关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安锋说,有关环保的内容尚未系统地纳入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只是散见于一些学科的教学内容里,学生对环保的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和学习上。因此,同样是塑料制品,学生从媒体和社会实践中认识到了塑料购物袋对于环境的危害,却没有意识到,整日相伴左右的塑料书皮同样不利于环保。
除了目前广泛开展的社会实践外,学校可在每个学期初开设环保课程,向学生介绍目前的环保热点问题。此外,老师应在环保教育过程中着重通过举一反三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为环保做些什么,从而在垃圾分类、设定取暖和制冷的温度、使用节能灯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
安锋说,塑料制品仍然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政府应针对目前的塑料制品制定产品标准和行为规范,让人们意识到哪类塑料制品危害大,哪些塑料制品应当少用或者不用。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推广力度,让国人在选购塑料制品时“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