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含笑,伊水清清。4日上午龙门石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北京2008残奥会火炬洛阳站成功传递之后, 市火炬传递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洛阳火炬传递线路凸显了“中华文明线”的特点。
市体育局局长左法勤说,龙门石窟是我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洛阳的城市名片,将残奥会洛阳火炬传递安排在龙门石窟区域内,非常符合“中华文明线”的要求。
早些时候,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部官员张卫一行来洛考察火炬传递工作,参观了龙门石窟、关林和定鼎门遗址,本人曾随同采访。
张卫被鬼斧神工的龙门石窟石刻造像所折服,为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所折服。张卫说洛阳人确定“中华文明线”的传递线路,可以说难,也可以说容易。说它难,它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让你选择时很难;说它容易,随便确定一条传递线路,一路上“文明符号”到处都是。
2008残奥会火炬传递洛阳站的线路确定可以说别具匠心。起点安排在美丽的龙门石窟东山礼佛台。当残奥会的圣火燃起,蔚蓝的天空,美丽的东西龙门山,清清的伊河水,参与火炬传递的火炬手、工作人员和现场观众,形成一幅“天地人”的绝美画面,吻合残奥会火炬传递“天地人”的理念;火炬传递穿过漫水桥进入龙门石窟,由南向北,沿着青石道路,从龙门西山的一座座佛龛前,从一座座精美的雕像前向前传递,一路过古阳洞,过奉先寺,过宾阳三洞,过潜溪寺,过珍珠泉,通过镌刻着陈毅元帅题写的“龙门”两个大字的龙门桥下,最后传递到刻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青石广场结束。传递过程俨然一幅缓缓打开的历史画卷,传递线路就是一条实实在在的“中华文明线”。 (记者 陈小伟 通讯员 武善成/文 记者 刘成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