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场寄予厚望的2245点支撑失效后,沪指2000点整数关成为多方的下一道防线。分析人士认为,估值的迅速下降、宏观政策逐步放松的预期,使得2000点具备较强的支撑作用,即使该点位被瞬间击破,大盘也不大可能就此长时间停留在“1”时代。现阶段反弹概率在不断增加。
从6124点至今,大盘呈现单边下行格局,其间几乎没有出现一次像样的反弹,这使得投资者信心不断下降。但希望永远发生在市场最绝望的时候。现阶段,无论是市场估值还是政策预期,都使得大盘触底反弹的概率不断增加。
第一,反弹的政策基础逐渐转好。天相投顾分析师指出,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股市有了转好的政策基础。预计下半年或明年初,过去两年已经连续16次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有望首次出现下调,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将放缓,甚至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贬值,以减轻出口企业的压力。
第二,产业资本频繁增持凸显市场结构性低估。近期市场发生了一些收购行为,如海螺大举建仓水泥股、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大股东的增持和收购也表明A股结构性低估的格局已经出现。
第三,股价开始触及限售股估值下限。国泰君安认为,从产业资本筹资的机会成本来看,“大非”的估值底线大约在13倍,对应上证指数2000点。若考虑流动性溢价,2400点一线应是其估值的底部区域。
但是,即便反弹立刻发生,也不能断言市场已经走出底部并将实现反转。从上市公司业绩角度看,宏观政策的放松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下行拐点的出现,上市公司业绩走向仍不明朗。中金公司分析师指出,一方面,投资占比25%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在三季度可能见顶,受此拖累,四季度投资增速走势令人担忧;另一方面,不仅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出现了经济下行风险,外围经济状况不佳使得投资者难以奢求出口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此外,股市大幅调整等原因使得财富效应对消费增速的推动作用在减弱。由此看来,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盈利不会很快走出“冬天”。
从“大小非”的角度看,有分析人士表示,无论是完善披露交易细则,还是推出可交换债券,都只能起到增加交易复杂性,进而推后减持时间的效果。如果没有资金“真金白银”地去承接,“大小非”问题很难彻底解决。或者说,彻底化解“大小非”压力,需要依靠市场在震荡中充分换手,而这显然需要时间。
由此可见,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市场很可能已经处于中期底部区域,但这个底部的完成过程预计会比较漫长,因此系统性投资机会的出现,可能还需要等待。换句话说,“2000点保卫战”很可能演变为一场时间较为漫长的筑底持久战。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