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本报记者 吴彬 见习记者 李云天
头痛、嗓子疼、肚子疼……这些具体的躯体症状,一般患者都能准确地向医生表述出来,但是恐惧、持续伤感、失落、消极……这些情绪你会向医生诉说吗?
医生主张:除了躯体表现,患者要讲出自己的心理不适,因为情绪上的变化和感受,也可能是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执拗而单一的疾病描述
杨女士,家住涧西区,今年58岁。
8月初,杨女士来到医院。面对医生,她将自己的病情描述为:食欲不好,不想吃饭,有时候吃了会觉得恶心。“还有其他不舒服吗?”当医生发问时,杨女士不断重复以上叙述,除此以外,她说不出其他症状。而对医生的进一步询问,她感到非常不耐烦,认为自己已经将病情说清楚了。
经检查,杨女士的胃肠道功能一切正常,也没有其他的身体疾病。于是医生进一步询问,“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不想跟人讲话?……有没有莫名其妙想哭?……原来感兴趣的人和事,现在是不是也提不起兴趣了?……”经医生引导,杨女士打开了话匣子,诉说了近一个月来的“情绪感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觉得厌烦,看什么事情都不顺眼,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一天到晚莫名沮丧、想哭,觉得生活百无聊赖,生命没有意义……
最后医生诊断,杨女士的情况属于抑郁症,食欲不好以及吃饭后会呕吐,都是抑郁症引起的躯体症状。
“想当然”的疾病描述
小葛,今年20岁,家住西工区。
7月底,小葛的母亲来到医院,说儿子肝火旺盛,想让医生给开点“泻肝火的药”。医生要求最好是患者本人前来。于是8月初,小葛站在了医生面前。
起初,小葛对自己的病情描述也是“脾气不好,听人说话就想发火”。经医生进一步询问了解,半年多来,小葛总是觉得背后有人说他坏话:坐在家里,仿佛能听到隔壁邻居在诅咒他;骑车在路上,觉得路人看他眼神不对,似乎在跟踪他;即使是到超市去买瓶醋,他也老怀疑有人投毒要害他,三番五次拐回去换另一瓶……因此,小葛动不动就火冒三丈,三天两头跟人打架。而且,小葛还出现了自语自笑以及幻听的情况,常常一个人又说又笑,似乎在跟人对话。小葛最后告诉医生:“我觉得整天有人跟踪我、要害我,一方面感到担心、害怕,一方面烦躁不安,我觉得没人理解我、相信我,我非常痛苦。”
医生诊断:小葛已经出现了被害妄想,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动怒是因为怀疑别人要害他,病人母亲认为儿子“肝火过旺”显然是对疾病进行“想当然”的描述。
多数病人忽视“心理感受”
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赵振普说,第一个例子中,杨女士将自己的病情描述为“食欲不好、呕吐”,这其实是她病症的次要表现。而有关心理感受的描述如“持续沮丧、烦躁、低落,对周围人和事感到无聊和厌烦”等,才是她症状的主要表现。可以说,杨女士在主诉自己病情时,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以至于医生无法在第一时间里给出正确的诊断。
而第二个例子中,小葛的母亲“想当然”地认为,儿子容易发脾气,就需要降肝火的药,她对儿子的症状描述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完全忽视了小葛出现的“担心被害、焦虑、不被理解和不被信任”等主观感受,这也是医生要求患者亲自就诊的重要原因。
河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洛阳市心理协会心身分会主任委员杨喜山说,各个医院综合门诊在接诊过程中,类似杨女士、小葛这样,不懂得如何正确描述自己病情的病人很多。如误诊率很高的惊恐障碍一病,病人主要报告他们的躯体症状,如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很少描述害怕和焦虑情绪,而恐惧和焦虑情绪恰恰是惊恐发作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绝大多数惊恐障碍患者都被误诊为高血压、心脏病、胃肠道疾病等其他身体疾病,他们在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反复就诊,有的已经因病致贫,可依旧病痛未除。据了解,这类患者在得到正确诊断之前,常常看过10个以上的医生,花费10年以上的时间,确诊前平均医疗费用高达2.67 万元。造成此类患者极大痛苦和医疗资源严重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患者忽视患病时一些强烈的心理感受,如持续低落、恐惧、焦虑等情绪,没有正确地向医生描述自己的躯体和心理症状,导致无法尽早确诊。
向医生说出生病的“感觉”
杨喜山大夫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研究者认为,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因素影响不能截然分开。因此,如果你在生病看医生时,描述躯体症状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描述强烈的心理感受。
杨医生介绍,人类的疾病分为两大类:躯体疾患和精神疾患,而人是由躯体和心理组成的统一体。在统一体内,躯体和心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密不可分。躯体疾病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甚至可以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诊治综合征等,而心理疾病也可以在躯体的多个系统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躯体器质性病变,如抑郁症、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心因性阳痿等。
在实际接诊过程中,受传统认识的制约,多数病人认为,头疼脑热、胃疼腹泻、心慌胸闷等具体身体不适,才是病症的体现。病人在向医生叙述病情时,往往以此为全部内容,很少描述恐惧害怕、低落失望、焦虑担心等心理感受。在潜意识内,多数患者认为这种情绪无需表达。这种认识是及其错误的。杨大夫说,正是因为这种观念,一些由心理原因导致躯体症状的身心疾病不能及时被发现,导致常年被误诊、误治。
因此,医生主张,患者在描述病情时,不要忽略心理和情绪上较为强烈的感受描述,只有如此,才能更利于医生明确实践诊断,采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使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