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7版:娇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旧物情结之N 种形式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9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旧物情结之N 种形式
文图/本报记者 冯莹雅
    (上接6版)

  巧手改造 旧物再利用

  东西好好的,干吗要扔,怪可惜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阿姨,她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所以很自然地对所有物品万分珍惜,特别不舍得扔那些旧东西,即便东西破了坏了,还要想着法儿再利用。在她们手里,就没有没用的东西。

  巧手之中无废品

  48岁的吉女士,在上世纪70年代拥有了一台缝纫机,那可是当时的“宝贝”。可如今,随便在大街上买一件衣服都比吉女士做的有款有型,儿女不再穿老妈亲手做的衣服了。

  缝纫机已经在家里被冷落了好久,儿女几次劝吉女士把缝纫机处理了,可她就是不愿意。她说,留着缝纫机等着给孙子孙女做衣裳。

  不仅如此,家里任何一件破旧的东西,包括旧衣服甚至旧袜子她都不愿扔,儿女们劝阻也没有用,于是只能为她开辟一个小房间来堆放这些杂七杂八的“垃圾”。

  可是这些“垃圾”却能在吉女士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她将旧衣服或碎布剪成合适的大小,用“惨遭淘汰”的缝纫机为儿女做成鞋垫、漂亮的拖鞋或者沙发坐垫。她给女儿做的拖鞋,鞋面用一小块红布做成一个蝴蝶结形状,看上去很美,穿起来也舒服,连女儿单位的同事都争相索取。

  吉女士勤俭持家几十年,看不惯儿女的“铺张浪费”。如果儿女的衣服因为大小不合适就要扔掉,她一定会说服儿女把衣服交给她,让她帮忙改改,改不合适再扔也不迟。

  采访时,吉女士正在很用心地为女儿修改一件上衣,只要女儿不扔,她愿意无数次地为其修改。

  创新改造,废物也能再利用

  58岁的退休工人孙学霞在家里当起了“发明家”和“统筹高手”。通过她的统筹和改造,家里好多旧东西甚至废品都能成为宝贝。

  她从来不扔旧衣服和物品,比如,孙女士会把旧衣服和鞋子留着,在跑步、登山的时候穿,不怕弄脏也不担心会损坏;她将旧床单铺在褥子和床垫之间,这样既不会影响美观,还可以让床单发挥“余热”。

  孙女士还将旧汗衫简单剪剪缝缝,用来搭电风扇;把旧床单裁一裁,用来搭空调;将旧棉袄改造成沙发靠垫……

  更有创意的是,孙女士将饮料瓶剪出一个长方形的大开口,做成杂物盒和筷子筒,成为厨房里的常用容器。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对旧物的情结也是有代沟的,念旧绝对跟人的性格有关。

  27岁的小余是一个性格豪爽的女子,受父母影响,从小爱整洁的她,养成了一个不是洁癖的洁癖——容不得她的房间里出现没有用的东西。

  有一次朋友送了她一双漂亮的拖鞋,可惜大小不合适,她穿不了,就只能搁在家里当摆设。拖鞋漂亮,做个装饰品也不错,可是,每每看到这双不能穿在脚上的拖鞋,她就犯愁,真想把她处理掉。送人吧,不知道送谁;扔了吧,太可惜,她只好“眼不见心不烦”,最后决定把它交给妈妈处理。

  小余说,她这种性格与生俱来,对待感情也一样,能做到快刀斩乱麻。她始终相信,不管是对情还是对物,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后记:换季了,打折了,疯狂扫货回来后才发现,新东西的购入必定导致旧东西的增加。喜新厌旧是人之本性,不要过于责怪自己。

  整理旧物,整理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心境,亦是一种心态。

  或许念旧的人在旧物里努力寻找的是一种回忆,是那不曾流逝的一点点生活的痕迹,并在寻求一种回响、一种共鸣,因为他们在这种因旧物而勾起的回忆里,才不至于孤单和寂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