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社会·热线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您来说事儿
广告
忘取银行卡
损失一万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9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一人承担所有课程 对待学生如同亲生
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记者 孟山 实习生 张娜 文/图
吴志玉在课堂上教学。
  吴志玉是嵩县木植街乡杨家岭教学点的小学教师,今年53岁。作为教学点唯一的授课老师,他一个人默默地坚守在教学一线,一干就是30年。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教学点,为您揭开这位略带隐士风范的老教师的面纱。

  白云深处有人家

  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我们搭乘摩托车走了30多分钟,终于到了杨家岭村。这是一个典型的山村,居民分成好多村民组,星罗棋布地分散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山间。一处居民点,有时只有两三户人家。杨家岭教学点就建在半山腰上的一小块平地上。

  摩托车在距离教学点尚有500米左右的地方停下了。沿着从盘山公路旁岔出的一条狭窄的石板路,我们步行走下一个接近40度的陡坡,穿过一座小石板桥,再爬上一段50多米长的陡坡,一座粉刷得洁白如新的院子从浓密的玉米丛中冒了出来。这个海拔近千米,背靠青山面朝汝河的小院,就是杨家岭教学点。

  “混成旅”的“全能教官”

  喘着气,我们轻轻地推开了院门。正对院门的是两间平房,西侧的房间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中间夹杂着一个浑厚的男声。发出男声的就是这个教学点的“全能教官”吴志玉。

  趁着课间的工夫,我们和吴志玉攀谈起来。眼前的吴志玉面容清瘦,皮肤黑里透红,他腼腆地笑着,摆摆手:“真是没啥可说的……”

  1977年,22岁的吴志玉中学毕业后在大力坡村当上了民办教师,随后被调往杨家岭教学点。和很多山区学校类似的是,这个教学点采取的是复式教学班的方式授课。吴志玉目前所带的学生只有15个,这15个学生却分为3个年级。从学前班到二年级,每个年级只有5个人。如何让3个年级的孩子在同一个课堂里互不影响地上课,吴志玉下了一番功夫。

  分身有术,这是吴志玉自己琢磨出来的一套办法。把一堂课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时间里,趁着学前班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吴志玉教他们练习拼音的发声和简单的生母韵母,时间大约15分钟。等这些孩子注意力下降时,让他们在作业本上练习写,加强记忆。当学前班的孩子们练习书写时,他教一年级的孩子认识汉字,组词。再接下来,就是教二年级的孩子们朗读课文。墙上的黑板也被分成三大块,每个年级的板书都留在上面,供孩子们当堂温习。

  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做简单的计算题,这对吴志玉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让他挠头的是教学点只有他一个教师,他必须身兼数职。这样一来,美术课、书法课、体育课、思想品德等课程他也必须全部承担下来。

  让他比较头疼的是音乐课,吴志玉有些解嘲地说:“让我一个五音不全的老师教孩子们唱歌,确实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成分。所以,到了音乐课的时间,我就索性把录音机打开,给孩子们上音乐欣赏课,培养他们的乐感。”

  他待孩子们如同亲生

  山区小学学生的出勤,往往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别看吴志玉的学校周围青山绿水、小河潺潺、景色可餐,可到了暴雨倾盆或是大雪封山的日子,他们就异常焦虑。

  每年汛期,只要一下雨,汝河暴涨,那座小石板桥就会被整个淹没,此时即使大人们过河,也要踩着桥面趟过漫过大腿深的河水。对于这些1米出头的娃娃来说,眼前的激流简直就是灾难。每逢这个时候,吴志玉就会早早地来到汝河南岸的桥头,把孩子们一个个背到河北岸。冬天一下雪,桥面就结冰,吴志玉就牵着孩子们的手,把他们一步步护送到教室。

  紧邻学生教室的那间较小的房间,是吴志玉的宿舍。里面两张桌子一张床,一个灶台,就是吴志玉的全部家当。吴志玉做饭时,不用电磁炉也不用液化气,甚至不用蜂窝煤。在门口的桌子下面,我们看到堆着一堆柴火。他说,用蜂窝煤,炉子老是灭,倒不如用柴火生火做饭方便快捷。桌子上的两个塑料袋内装着黄面和白面,他说这些口粮是应急的。赶上发大水,有时他们会被困在河南岸多天回不去,他就跟孩子们同吃同住,直到交通恢复正常。

  吴志玉的孩子在外打工,妻子长年患病,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前年麦收时节,别的人家为了抢收粮食,彻夜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不愿丢下孩子们,始终坚持在教学点里上课,自家的几亩地耽误了收割,最后500多公斤麦子发霉变质,让他一家人后半年的口粮都成了问题。可是,就在当年的教育质量抽查中,吴志玉的学生们考试成绩获得全乡第一,他本人也被评为了模范教师。

  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点

  像吴志玉这样的教学点,在木植街乡还有几个。按照每个教师平均带18.5个学生的标准来看,该乡的师资力量是足够的。但是,按照山区每2.5公里半径设置一个教学点的标准,教学点仅仅勉强够用。一些孩子为了读书,要走4公里以上的山路,如果把这些教学点合并到中心校,很多山区娃可能要走10公里以上才有学上。

  之前,吴志玉的教学点曾被合并过一次,他被分到条件稍好的中心校。但是,看到孩子们为了上学每天5点多钟就要出门,他十分难受。经过不断申请,吴志玉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教学点。他说,和孩子们在一起,能让他永葆青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