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养老:民营资本瞄准的朝阳产业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养老:民营资本瞄准的朝阳产业
记者 谢纪昌
  核心提示

  养老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从去年开始,我市城郊悄然“冒”出10多家民营老年公寓、康乐园。大批民营资本涉足养老事业,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减轻了子女们身上的压力,表明我市的养老事业社会化程度在明显提高。几天来,记者零距离走近几家私营养老院,接触多位老人,探究这一并不新生的“新生事物”。

  “干这一行,家人都支持”

  几个月前,西工区45岁的张利斌与4位朋友干了件大事儿:合伙投资100多万元,在省工人龙门疗养院附近租赁一个30多亩的空院,建起了160个床位的天下父母康乐园。“几十间房子都是现成的,要不然,再投300万元也开不了业。”张利斌说。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这家康乐园内,但见凉亭水榭,后院几亩大的菜园绿意盎然,一片生机;棋牌室、保健室、卫生所,一应俱全,颇有家的感觉。8月中旬试营业后,已有30多位老人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谈起这次投资,合伙人之一的老李说,过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去养老院的都是孤寡老人,起初俺的家人不理解,他们对另外几家养老院考察一番后,认同了社会养老确实是块大“蛋糕”,态度变了,支持俺干这一行。一到星期天,家里人就来帮着干活。

  谈起这一现象,市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苗连成说,这一段时间,有意办养老院的人很多,纷纷到我们这儿咨询政策事宜。短短几年,我市民营养老院已发展到30多家,仅去年至今就办了10家。

  几易场地的爱心公寓

  王静敏原是关林市场的商户,几年前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爱心老年公寓。

  市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她是众多民营养老院中比较成功的一家。

  然而,谈起这些年开办老年公寓的经历,王静敏感慨颇多:太艰辛了,俺这个爱心公寓被“撵”得挪了几次窝。

  王静敏说,她萌生创办老年爱心公寓的想法,主要是看到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工作忙碌,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2003年,经过一番考察,她在市区租下一个院子,投资几万元配备了床、被褥、电视机、冰箱等物品,办起了爱心公寓。没想到,半年后,房东要撵她走,理由是“孤寡老人住在这儿不合适”。爱心公寓只好搬至关林地区,仅过了一年,又因种种原因,爱心公寓被迫迁址龙门镇。

  “建一个像样的老年公寓,得投资几百万元,个人哪有那么多钱?”回忆几次被撵的经历,王静敏连说了几遍“难呀,一言难尽”。由于地理位置有点偏僻,挪到龙门镇后,爱心公寓的老人只有十几个,出现了连年亏损。王静敏说,很多老年人自身收入很低,或没有收入,公寓收费压得很低,可人太少肯定顾不住本儿。

  2007年,王静敏在关林镇办起了第二个爱心公寓。她说,关林地区繁华,有了这个“窗口”后,公寓里的老人已有40多人,开始有利润了。“养老是个朝阳产业,投资这一行,错不了。”王静敏说。

  老年人该不该进养老院

  观念更新给养老业提供了商机。

  81岁的西工区居民刘老汉有3个儿子,退休后,老两口一直轮流住在3个儿子家。两年前,老两口入住老年公寓,半个月前又“跳槽”到天下父母康乐园。他说,孩子们都很孝顺,可住在一起,他们和孩子们在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不合拍,感到别扭。而在这里,他们想吃啥就吃啥,又有老年朋友聊天,儿子们每周来看看,很舒服。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两年,随着国家连续调整退休人员工资标准,市区一些家庭养老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城区居民方进卿一家兄弟4人,父亲今年82岁。去年,方进卿的母亲过世后,4人轮流到父亲住处照顾老人的起居,几个月后,他们达成统一认识:让老人去附近的养老院。

  方进卿说,父亲每月有千余元退休工资,他们也曾想过给老人请个保姆,但人家只能给做顿饭,独居老人有个头疼脑热,挺让人操心,还不如送到养老院,一来能交到一帮“老”朋友,不寂寞;二来有个病,医护人员在身边,儿女们不用操心。

  然而,有一部分居民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西工区的张四海老人说,都说养儿防老,生那么多儿子女儿是干什么的?到老了,还要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我才不去呢!

  该区45岁的陈天运则说,虽然平常工作很忙,不过自己还是坚持和父母住在一起。总觉得他们把自己养这么大,挺不容易的。现在父母老了,让他们去住养老院,自己于心不忍。

  长期关注养老问题的苗连成说,2005年,零点调查公司曾对上海、北京等7大城市的2225名老人进行了调查,公布了一份《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报告显示,56.4%的老人认为养老主要靠家人,65.5%的老人认为未来最应依靠的也是家人,13.6%的老人认为养老应依靠政府。一些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容易产生被家人、被社会抛弃的心理;养老院收费过高让人望而却步;硬件设施不完善;过的是集体生活,活动场所小,感觉失去自由。这些同时也都说明,养老机构的发展潜力巨大。

  民办养老:路在何方

  据了解,我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54万人,老龄化现象日渐明显,老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市民政局老龄办透露,多年来,养老机构一直由国家和集体经营,近几年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国有、集体养老机构的养老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不少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养老市场。

  据市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我市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迅猛,老年公寓、康乐园超过30家,在民营养老机构养老的人数也达到所有养老机构老年人总数的70%。除兴建养老院外,不少民企还涉足医疗康复、老年教育、临终关怀等相关领域。

  民资为何热衷“养老”?张利斌说,办养老院,政府有优惠政策,免交各种税费,尽管养老产业投入大、收益慢,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产业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民办养老,路在何方?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认为,虽然老年人仍以居家养老为主,但随着社会发展,养老的社会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养老业市场潜力巨大。政府财力有限,这给民资发展养老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民资经营的养老机构如果能提高档次和服务管理水平,将会获得预期回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民资经营养老院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