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和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社会的成员,女人感同身受。从即日起,《女周刊》将陆续发文记录女人30年间在衣、食、住、行、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逝去的故事。
女人服装:改革的时代体现
对女性而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便是身上的衣裳。
80后、90后的城市小妞们一定没有体会过满眼黑、蓝、灰的枯燥,也想象不出只要流行什么满大街的女人都统一款式的壮观。
打开那段过往历史的标签,去触摸这30年来女人们的穿衣心态——从简单到多样,从朴素到奢华,从“没啥穿”到“穿不完”,从“不敢穿”到“大胆穿”……
时髦女郎的30年服装变迁
回忆服装变迁,我想找一个曾经在30年间都走在穿着前沿的时髦女郎来现身说法,想看看以前的时髦和现在的时尚之间有着怎样的距离。
得到“高人”指点——去文化圈里寻觅,搞文艺的女子大都在穿衣方面比普通人技高一筹。于是,刚从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统筹工作中忙碌归来的张新丽跳入了我的脑海。
⑥
51岁的张新丽任市群艺馆书记,是享受市政府津贴的文艺专家,她从事文艺工作38年了,又担任过洛阳市首支模特队的教练,并亲自设计过演出服,找她再合适不过。这不,我还软磨硬泡搞来了张老师曾经的时髦照片。现在看到这些照片,她不好意思地自嘲说:“真憨,真土。”
上世纪70年代
张新丽十几岁就加入了原洛阳市京剧团,后又相继进入市曲艺说唱团、市歌舞剧团等文艺团体,尽管是搞艺术的,但在“十亿人民十亿兵”的“文革”时期,全国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占居绝对统治地位,谁也不可能打扮得花红柳绿。
爱美是人的天性,改革开放前的女人们不是没有一丝对美的想法,但是,人人要抑制住这种“资产阶级”思想,而且,就算你想要也没卖的,市场上的服装千篇一律。
上海货
让张新丽印象深刻的是一条枣红色的百褶裙。那时候,红色很少见,枣红色已算是比较稀罕的颜色,她拿着这块布料到街上裁缝那里做了条百褶裙,白色的确凉短袖束进百褶裙里,不知引来多少同龄姑娘艳羡的眼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张新丽的母亲托去上海出差的同事给女儿带回了3件衣服:米色的列宁装、天蓝色带暗花纹的衬衫和暗绿色的小西装,第一次看到如此“鲜艳”、如此“时髦”的衣服,张新丽激动得不得了。当时物资流通不畅,有人去大城市出差通常要肩负着给别人捎衣服的任务,连有机玻璃扣子都要从外地带。张新丽穿着从上海捎回的衣服一出门,马上就有人夸奖:啧啧,上海货吧。
连衣裙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也唤醒了中国女性的爱美意识。以前,连衣裙是稀罕物,女人们很少敢穿,张新丽的第一条连衣裙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托一个会裁剪的好朋友做的。白底带着素色大花的布料,胸口沿了些荷叶边,长度当然要没过膝盖,松松垮垮并不合身,却已是时髦透顶。
假领子
上世纪70年代不得不提的一件“好东西”就是假领子。它不仅深受女人喜爱,男人也没少用它臭美。那个年代人们如果无领可翻似乎很掉价,所以要弄出个假领子戴在秋衣外面,一直翻到毛衣或棉袄外面才罢休,即使没有新衣裳,换换假领子也是很美的。
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是时尚复苏的年代,一位评论家说,那个时代的中国女性对时尚的感觉似乎处在似懂非懂、似爱非爱之间,但不可否认的是,时尚如潮水般涌上了中国大地。
婚服
上世纪70年代,连结婚时新娘子穿的也是蓝、绿、灰的基调,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好转。张新丽是1981年初结的婚,婚服是上世纪“罩棉袄布衫”,这种服装在冬季每个女人都会穿,小立领、对襟扣,张新丽的婚服选择了暗橘红色,已经非常扎眼了,下面穿条灰色的确凉裤子,很随身。如今让人不可思议的新娘装扮当时足以惊艳常人。
喇叭裤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牛仔裤开始成为时尚青年的象征: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腿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形成喇叭状。张新丽说,人们一边对此事物充满新鲜感一边又十分抵制,认为穿这种衣服的都是不良青年。因此,她并没有尝试,到是比较领先地穿起了微喇牛仔裤,牛仔裤让女人们开始逐步适应裤门和男人一样放在身体前面的款式,以前,女人习惯于裤子侧开口。
蝙蝠衫、健美裤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蝙蝠衫和健美裤流行一时。蝙蝠衫因袖子像蝙蝠翅膀而得名,曾经,套头衫、针织衫、毛衣都以蝙蝠袖而时髦,大街小巷充斥着穿蝙蝠衫的女人。而伴随着蝙蝠衫的流行,健美裤也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性,后来健美裤的材料变得更加贴身、弹力,而且在脚下还有根踩带。张新丽就曾经穿着蝙蝠衫、健美裤,脚蹬马靴主持过节目(图①)。
毛衣裙
以前人们穿的基本都是手织的毛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羊毛衫是很高档的,长长的毛衣裙更是了不得。张新丽的老公出差外地给她带回一件大红毛衣裙,她配上一条金色纱巾,显得非常高贵(图②)。一条深蓝色金丝绒的连衣裙让她一直保存至今,1985年,当她穿着这件沿着白色针织领、带着白色松紧腰带、裙摆上有着暗花孔雀图案的连衣裙走在街上,回头率甚高。而这件衣服花了她两个月的工资。
上世纪90年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的服装更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状况,而人们也不再一窝蜂地赶时髦,个性和品牌意识逐步在女人的脑海中成型。
张新丽说,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似乎更愿意把多种色彩,多种样式往身上堆积,现在看来有些夸张。
以张新丽的两张照片为例,1990年,她穿着大红羽绒服,配条大红羽绒裤、高筒靴,艳丽如火(图③)。90年代中前期,带有装饰物的套装是身份和时尚的象征,领口带蕾丝的紧身秋衣也很时髦,配上一顶贝蕾帽,别提多神气了(图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繁琐或板正的套装就显得老土了,人们逐渐认可了休闲装,而一些品牌专柜和专卖店的建立,也将品牌意识撒播到了人们心中。
最近几年
进入21世纪,张新丽认为人们的穿衣已经逐步成熟,看看自己近8年的服装,休闲、正装、艺术服装应有尽有,她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适合自己的一些品牌。张新丽刚结婚时,家里只有一个大衣柜,而现在6扇门的组合柜都装不下她的衣服,只好去侵占女儿和老公的柜子,张新丽感慨良多:“现在的衣服太多样了,人们也宽容了许多。只要身材好,露一些透一些都是一种美,夸张一些另类一些都是个性的体现。现在这个时代,真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让张新丽发愁的是对旧衣服的处理。以前,旧衣服可以打包送给乡下亲戚
,而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村的女子也不愁没新衣服穿了,所以旧衣服往哪儿放还真成了城市女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