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次下乡时,看到那些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建筑美观的中小学校,我都禁不住感慨万千。
上个世纪70年代,我读小学时,学校是用村里的破庙改建成的。我当时学习的教室是两间破瓦房,四周墙壁灰突突的,房顶也被烟熏得黑乎乎的,只在门旁有个小窗户。教室一年四季都非常昏暗,阴雨天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不仅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而且还得随时提防屋顶漏下来的雨滴打湿课本。到了冬天,同学们带来塑料布将教室的窗户封上,但用不了多久,塑料布就会被风刮破。下雪天,教室里虽然垒了一个取暖的炉子,但因为烧不起煤,很多时候炉子都是灭的,许多同学的手被冻坏了,疼起来连笔都握不住。
我是在乡里一个教学点读的初中,那时候学校里刚建了一座两层教学楼,虽然在今天看来它比民房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当时我坐在里面感觉就像在一个大宫殿里,因为那时周围好几个村子也难以见到一所像样的建筑。
学校的住宿和生活条件也很差,寝室是由旧教室改造成的,床是用土坯垒的大土堆,我们就睡在土堆上面。冬天,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睡通铺,大家挤在一起倒也暖和,只是倘若哪个同学生了虱子,往往要让大家跟着遭殃。到了夏天就更不好受了,学校里没有自来水,同学们一个星期也难得洗上一次脚,晚上一脱鞋,寝室里便弥漫着一股臭烘烘的味道。更要命的是,夏天寝室里会生出许多跳蚤,我们常常被咬出一身红疙瘩,奇痒难忍。
那时,我们虽然正值长身体的年龄,却很难在学校的食堂里补充足够的营养。早餐和晚餐一成不变是一碗稀面汤,中午则是一碗汤面条,菜基本上没有,偶尔上面会漂浮着几根萝卜丝或者白菜叶,家境稍好一些的同学会从家中带来一瓶咸菜或者辣椒油就上几口。每个星期,我们从家里带一次馍,虽然大冬天那馍早已硬得跟石头似的(夏天则经常发馊变味),但想着那些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因此,伙食再差,同学们仍能把那稀汤咂巴得有滋有味。
那时,学校基本上没有电器。在我们初中毕业时,学校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但基本上看不成,不仅没信号,而且老是停电,所以一直锁在校长办公室的柜子里。因为电压低,学校里的灯光较昏暗,晚上还常常停电,所以那时我们都有一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为了节省煤油,往往是两个同学共用一盏煤油灯。每天晚自习结束时,同学们的脸都被油烟熏得黑乎乎的,有些女同学的发尖常常被煤油灯烧着,教室里不时会发出一声惊呼。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即使是偏僻的农村学校,也盖起了漂亮的教学楼,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不仅可以正常用电,而且还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电脑、投影机等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学生不仅告别了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漏雨教室,送走了煤油灯,而且再也不必为食宿苦恼了,学校有漂亮的宿舍楼,还建起了功能齐全的餐厅,学生再也不必为露天吃饭发愁,为啃硬馒头发怵,食堂的饭菜种类齐全,应有尽有。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再也不用为缴学费而发愁了,国家不仅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而且还提供免费教科书,对贫困学生还给予生活补助,没有中小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阳光下共享义务教育成果!
这一切无疑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好处。1998年,我大学毕业后即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切身感受到这些变化在改变着家乡父老的生活。2005年,我调到县教育局工作,作为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从更大范围看到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我相信,我们的学校将会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张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