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茂平 摄 |
|
2008年对于中国楼市来说,无疑是曲折艰难的一年,在浓重的观望氛围里,一线城市相继“沦陷”,房价大跌、土地流拍,楼市和股市一样经受着超乎寻常的考验。
尽管在过去的9个月,洛阳有不少楼盘力挺房价,促销打折之风还是蔓延开来,楼市遇冷已成不争事实。如今,在传统“金九银十”的热推之下,市场终于破冰回暖,那么,“银十”能否再现辉煌?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能否使交易惨淡了大半年的开发企业实现销售逆转?第四季度的洛阳房价又将何去何从?
市场供应更加充足 需求旺盛
经过9月的强力热销,不少购房者担心10月楼市房源供应不足。针对这一心态,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处长黄春举说,我市9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21个,预售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预售金额近15亿元,投放力度较上月明显加大。尽管9月以来,市场销售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相当多的房源未能在短期消化。第四季度,尤其是10月将成为这批入市房源的强销期,可供购房者选择的余地依然很大。
谈到市场需求,黄处长说,8月以来,我市不少公司促销活跃,如在新都汇、丹尼斯等商业繁华地带搭建临时卖场或及时推出优惠措施、特价房源,在很大程度上唤起了消费者的购房欲望,也使整个市场逐步升温。此外,洛阳房地产九县(市)展示会从8月底开始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6次展示,现场共成交商品房223套,成交金额6880万元,意向成交1079套,成交金额达3.37亿元。根据往年郊县居民来洛购房的比例来看,潜在购房者还有很多。加上9月份的房车名品展和即将于10月中旬举办的2008秋季房产博览会效应,洛阳楼市第四季度需求将更加旺盛。
的确,当不少楼盘都在争抢9月高地时,我市有大批房源却选择在9月中下旬主推:凯瑞·香泊湾的迷你公寓、奥体花城的观园楼王、华阳商业街、中侨·铭秀、香港城3期领秀、新天地·红太阳花园、山水富地3期……它们要么即将公开,要么正在排号认筹,要么已盛大开盘,给我市第四季度的楼市销售注入了新鲜血液。
房价波动不大 成交量稳中有升
房价走向如何一直是洛阳购房者最为关心的话题,日前,已有部分专家认为由于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利润空间缩水,大批投资者和炒房团将登陆二三线城市,并加速中小城市房价的提升。那么,2008年的第四季度,是否真的能成为洛阳房价的又一“拐点”呢?
河南东方置地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郑灼说,东方今典“十一”黄金周的成交情况较9月份同期成交量增长8%,从“十一”黄金周的销售情况来看,10月份成交量将会比9月份有小幅提升,价格上应该走势平稳,因为多数开发商不会选择以降价来贬低自己产品的价值,所以价格下跌不太现实,尤其是目前洛阳新区的项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发成本都相当高;而第四季度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房价也不会涨幅太大,应该是恢复到正常的市场状态。
洛阳建业美茵湖项目总经理刘向光认为,鉴于国家相关政策调整的松动和大多数开发企业在二三季度的产品调整、营销调整,市场观望情绪有望继续减弱,这从“十一”长假期间市场主要楼盘的来访量明显上升中可见端倪。在第四季度,市场成交量可能会较三季度有所上升,但幅度不会很大,因为市场仍然处在调整期,第四季度大多数开发企业会基于资金回笼的需求尽可能加快推售量,所以促销战仍会延续,显性价格不会有明显波动。
商业地产将逐步活跃登台
经过一年沉寂,我市多个大型复合项目都蓄势待发,如宝龙城市广场、泉舜财富中心、建业壹号城邦等,而“十一”黄金周前后,紫金城、中原康城3期等商业项目已有新的动作,加上世纪华阳、中泰华庭、帝都国际城等知名项目的商业部分入市,今年第四季度我市商业地产能否迎来春意?
刘向光说,这一问题应该区别来看,好地段、好品质的商业地产可能会有所活跃,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导致股市、基金及其他投资领域风险显著,好的商铺因为有着显性、稳定的收益前景和金融类投资无法比拟的保值性,加之楼市调整后整体价格下行,所以对投资者来讲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而郑灼则认为,第四季度,更多的楼盘将转入到商业部分的销售上,实行短、平、快的销售策略。商业地产最重要的是升值潜力,在今年这种住宅市场稍嫌低迷的形势下,商业地产作为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业态无疑是最佳的投资选择。另外,今年大多商业地产定价将更加理性,如果按照2007年的价格走势,今年洛阳新区商业部分的价格应该在8000元/平方米~10000元/平方米,而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状况,开发商理性定价,6000元/平方米~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将成为主流,这个时候投资商业地产的利润空间显然更高。
看来,投资者的精打细算与商业项目的低调应市或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更加凸显,在高品质项目的带动下,商业地产将逐步活跃登台。
总之,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如何赢得第四季度将是关乎2008年的决胜之战。业内人士认为,越是市场不好,越是好产品显威力的时候。价格固然重要,但性价比才是问题的实质。另外一点就是要注重服务,服务是企业综合实力、企业品牌的具体体现。而比产品、比服务,最终是比实力,这才是跑赢大市的关键。
本刊记者 宋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