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这个时候,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近一年后复出,征尘还未来得及清洗,就顺应民心,提出恢复高考。在填高考志愿时,我可真犯了愁,啥都不知道,有什么志向可填呢?对“会计”这个名词倒是挺熟悉,因为村里有这种人,是拨算盘珠子的,我就没多想,信手填了河南省会计学校。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被分到财政预算专业。实际上当时学校就那么一个专业。“预算”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当时感觉好像一个小孩站在大海边,放眼天高云淡,辽阔无边。
新的学习生活开始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什么事情都未走向正规,什么都得从头开始,我们连一本像样的教科书都没有,像《预算会计》、《财政》、《基建会计》、《商业会计》等都是任课教师以“文革”前课本为依托,选择后交办公室打印,每天上课前由课代表发几张尚带着墨香的“活页纸”。
那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助学金(实际上就是生活费)分三个等级,即每月7元、11元、13元,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学生自觉报7元等级,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化的学生就享受11元的助学金,家庭困难的学生则享受13元的助学金。在评选、划分等级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很大度,倒是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珍惜。
入校一年后,各个班级都开展庆祝活动,同学们用各种形式讴歌教育制度的改革,欢呼知识时代的到来。
1980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我来到了洛阳。即将面对新生活,我显然准备不足,内心有着不可言状的惶恐。生平第一次进入办公室,看到成摞的账本,一叠叠的记账传票,文件夹子里的红头文件,心头不由涌起一阵阵热浪。自己的工作连接着全市、祖国的经济命脉,这是全市收支的汇总地,自己成了市人民政府的“账房先生”。
回忆这20多年走过的路,我深知时光的宝贵,更知发展的不易,展望未来,怎不使人心绪激荡,我要走好今后的路。 (张志道)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展现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报特举办“改革开放·说说我这30年”征文活动。请您回忆自己最难忘的故事,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经历。文章要求紧扣“变化、进步”的主题,真实、生动,具有真情实感,不超过2000字。
来稿方式:登录洛阳新闻网(www.lyd.com.cn)进行网上投稿;寄信至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洛阳晚报》新闻编辑部。您也可以拨打本社“百姓一线通”66778866,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