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78年5月18日,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而立之年的我,回首30年来走过的路,感受良多。
说起路,自然离不开鞋子,那就从鞋说起吧。
我是一名教师,在市直二小就职。一天,我在课堂上讲到这样一篇文章:主人公因为下雨脱去了鞋子,光脚回家,学生们听后十分诧异,而我却感同身受。小时候,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布鞋,夏天一双单布鞋,冬天一双棉布鞋。每逢雨天,放学时总是脱掉鞋子装进书包,光脚回家。夏天还好,秋冬天,那刺骨的冷也得忍着。因为鞋子湿了,就不耐穿了,做一双布鞋是很不容易的。
1994年,我考上了大学。到大学报到前,母亲给我做了一双塑料底的布鞋,穿上那双鞋,我兴奋不已,走起路来,鞋底和地面摩擦的“嚓嚓”声也成了美妙的音乐。穿上这双鞋,我从穷山村走进了城市,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它是那么不起眼,甚至有些土气,但我却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
第一双旅游鞋是我在上大学时买的,因为要上体育课,那双塑料底的布鞋显然不能胜任,于是,我省吃俭用买了一双质量低劣的旅游鞋,就这还欣喜不已。
那时在老家,每逢有城里人来,我们最关注的是那走起路来“咔咔”作响的皮鞋。因为我在城里上学,父母就给我买了一双皮鞋,那是1995年,当时正流行“三接头”皮鞋。听说皮鞋是要擦油的,我赶紧买来鞋刷和鞋油,一阵猛擦,把大半管鞋油全挤到了鞋上,结果把鞋弄得一塌糊涂。同学笑话我:“哥们儿,你真大方呀!”现在想起来,脸还热热的,心中难免有些酸楚。
1999年大学毕业,机缘巧合,我留在城里工作,鞋柜里的鞋也越来越多,但还没有名牌货。在这个“男装看品牌,女装看款式”的着装时代,我显然是不入流的。
女朋友送我一双皮鞋,我也不觉惊奇,随便穿上了。后来,女友告诉我,那双鞋价值近千元。我当时确实吃惊不小,赶紧脱下来仔细端详,反复抚摸,没有发现特别之处。女友提醒我看看牌子,我这才注意品牌!你还别说,穿名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去年装修房子,妻子执意要把旧鞋扔掉。我挑选了几双执意留下:一双母亲做的布鞋、一双旅游鞋、一双“三接头”皮鞋、女友送我的第一双名牌鞋。我在鞋柜的最上层辟出一格,整齐放好。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要给孩子讲讲这几双鞋的故事。
一晃30年,这些鞋子记录了我成长的足迹,折射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沧桑巨变,我深深感受到,个人的命运总是和祖国的发展紧紧相连的。
(孙森波)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展现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报特举办“改革开放·说说我这30年”征文活动。请您回忆自己最难忘的故事,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经历。文章要求紧扣“变化、进步”的主题,真实、生动,具有真情实感,不超过2000字。
来稿方式:登录洛阳新闻网(www.lyd.com.cn)进行网上投稿;寄信至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洛阳晚报》新闻编辑部。您也可以拨打本社“百姓一线通”66778866,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