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回想这30年,心中常常禁不住感慨万千。
上世纪70年代,我们还在农村居住,那时,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方式,谁家要是有个半导体收音机什么的就像有个宝贝似的。那时候,我常缠着父亲也给家里买上一台收音机,但这个愿望一直到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才得以实现。我记得那天收音机买回来后,全家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兴奋不已。
那时候,看电影对人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儿。只有逢村子里谁家办婚事这样的大喜事,一些殷实的人家才会花钱放上一场电影。
这时往往在村子里选择一块比较开阔的地方,竖起两根木头杆子把幕布扯起来。到了放电影那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早早地吃过晚饭,像迎接重大节日似的不等天黑就赶到放映的地方。电影不仅吸引着本村人,还有那些闻讯从外村赶来的人们,来得晚一些的,就只好走到电影幕布的后面看“反电影”,即使那样大家也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因为是露天电影,那时候,大家最盼的就是晴好天气,一旦下雨,电影便无法放映。至今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观看《对花枪》时,刚刚看了个开头,天空就下起了猛雨,只得终止放映,当时我们一群小孩子感到伤心极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还对那场盼望了许久却未能看完的电影感到遗憾。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子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买了电视机,我家也是买得比较早的。虽然都是12英寸或14英寸的黑白电视,只能收两三个台,但看到这样一个小窗口竟然可以清晰地展示许多精彩生动的故事,还是吸引了村民们的浓厚兴趣。为了方便邻居观看,我记得那时每天晚上,有电视的人家都会特意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准备一些长凳放在那儿。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家已经换上一台21英寸彩色电视机,但是我发现,家中父亲专门做的长凳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到家里来看电视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而且村里的露天电影似乎也没有以前那样深受人们追捧。这是因为许多家庭都买了电视机,而且村里还接通了有线电视,各种各样的精彩节目让人应接不暇。更令人惊喜的是,大学毕业时,一天我从学校回到家中,竟然发现家里新添了一套“家庭影院”!父亲见我回来,就插上碟片,遥控器轻轻一按,精彩的画面便呈现在眼前了,再配上双环绕立体声,那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一转眼,时间跨入到了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村子里许多家庭纷纷添置了电脑。渐渐地,已经上了年纪的父亲俨然成了一位老网民,他常常是一边看新闻,一边听家乡戏,有时还会把他喜欢的革命歌曲在网上找出来,叫上母亲一起唱!有时,父亲还会把他从网上看到的致富信息讲给邻里听。
陪伴在父母身边,看着他们幸福的神情,回想起小时候父亲给我们买半导体收音机以及带我们到村里看露天电影的情景,我都会心潮起伏:从半导体到多媒体,正是改革开放,正是党的好政策,才使我们的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介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