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奇
通讯员 张书玉/文 记者 赵朝军/图
破路施工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记者一度曾异想天开:《封神演义》不是有个擅长钻土挖洞的“土行孙”吗?如果铺设地下管道的时候,来个“土行孙”在地下直接钻个孔,再把管子拽过去,不用挖沟,也不堵路,该多好?
没想到,记者前几天晚上出门,还真碰见个“土行孙”!
9日21时20分,记者到西工区芳林路办事,看到中州路芳林路口南北两侧,有工人在忙着施工。
“师傅,你们这是干啥哩?”记者好奇地问。
“从唐宫路到凯旋路的芳林路段,铺设热力管道。”一工人回答。
“坏了!是不是中州路、凯旋路、唐宫路3个路口都要封?”我紧张地追问,脑海中,立即浮现出3条交通要道“封路”后人们怨声载道的镜头。
“3条路都不封!在地下直接钻个孔就过去了,哪用‘封路’恁麻烦?”
工人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咦,现在的技术,都赶上“土行孙”了?
走,看看去!
奇:路面车水马龙,地下悄悄挖洞
提起地下管网施工,市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幕:好端端的马路被“开膛破肚”,土堆、深沟,一片狼藉;道路被全封或半封,必须沿被破道路上下班的市民,不得不沿着狭窄、曲折的“羊肠小道”,一步一停地缓慢穿行;纵横交错的深沟,张着黑洞洞的大嘴,一不小心掉下去,轻则弄得灰头土脸,重则摔成骨折,甚至危及生命。
21时36分,记者在中州路芳林路口,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场面:虽是夜晚,处于繁华地段的中州中路依旧车水马龙,和往常一样正常通行的司机和行人,大部分都没有意识到,在他们脚下,现代“土行孙”正紧张“挖洞”,热力管道正自南向北悄悄穿越中州路……
在芳林北路上,一辆橙黄色的水平定向钻机,如同一头拥有履带的史前怪兽,将长长的“钢嘴”伸到前面4米深的作业坑内,一点一点地往前“拱动”(如图)。奇怪的是,尽管“土行孙”个头不小,但噪音不大,低沉的发动机轰鸣声,仅相当于一辆面包车发出的噪音。
现代“土行孙”,学名叫“非开挖技术”
洛阳飞舟管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洲介绍说,这个工程的全名是“洛阳集中供暖工程613专线”,是我市今年的重点工程。简单地说,施工方需要从位于唐宫路的洛阳集中供热管道沿芳林路从北向南,一直到凯旋路的613研究所家属院接通一条新线路,确保今年采暖期供暖。由于这条管线需要穿越芳林路唐宫路口、中州路口和凯旋路口,而这3个路口是连接洛阳东西的“咽喉要道”,“封路”影响太大,我公司就承担了热力管道穿越3个路口的重任,施工时确保道路正常通行;芳林路则由兄弟企业负责,故道路封闭。
张震洲笑道:你说的“土行孙”,学名叫“非开挖技术”,就是在不开挖或少开挖地表的情况下,进行城市地下管线铺设、修复的施工技术。它是钻探和电子技术在地下管线施工领域的拓展和延伸。2001年,我公司率先将“非开挖技术”引入洛阳的施工企业,目前是洛阳规模最大的“非开挖”公司。
既然“土行孙”2001年已“驾临”洛阳,为何至今仍“默默无名”?张震洲说:一般来说,“开膛破肚”式的管道施工,让市民深感不便的同时,印象非常深刻;对于静悄悄的“非开挖技术”施工,人们一则不懂,二来也不注意。但在同行中我们的名气并不小,不仅是“洛阳老大”,也是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会员单位,承担或参与过洛阳移动通信地下光纤工程穿越城市主干道项目、洛阳新区通信管道工程、洛阳新区污水管道工程等我市的不少重点工程,陕西、山西、江苏和省内一些城市地下管网施工,也能看到洛阳“土行孙”的身影。
最让张震洲自豪的是,今年7月19日,该公司承担的红山乡工业园区燃气管道工程,在距离地面21米的地下,从衡山路穿越涧河,铺设距离达600米,创下我市“非开挖技术”的新纪录……
地质探测仪,清晰照出“地下拦路虎”
“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土行孙’的‘钢嘴’钻地时,会不会一不小心破坏了自来水、污水等城市地下管网?”记者问。
“不会,俺有‘法宝’,专门发现‘拦路虎’!”项目经理张武举神秘地说。
张武举拿出一个酷似手提保险箱的便携式机器,往中州路口一放,电子显示屏上立即出现一条黑线,黑线中间,出现了4个两两对应的箭头,他解释说,这4个箭头,指的是地下2米的自来水管道和地下5米的污水管道,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得懂。
这个机器,名叫“地质探测仪”,可以不断往地下发射电磁波,准确测量地下管网的粗细、深度、走向和具体位置,误差只有10厘米。
张武举说,通过地质探测仪,我们可以设计施工方案,让“土行孙”长长的“钢嘴”,准确无误地避开“拦路虎”。中州路口的热力管道,长150米,呈弧形,弧顶最深处有6.5米,两侧最浅的地方只有4米,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避开其他地下管网。
“土行孙”如何挖洞?
“哎呀,冻死了!我得添件衣服。”23时14分,操作水平定向钻机的张铁栓师傅突然嚷道。
工地上的施工者,常给人“汗流浃背”的印象,即使在冬天,他们也会干得出汗。张师傅为何“越干越冷”?张震洲说:“非开挖技术”施工,机械化程度很高,除了装卸长长的“钢嘴”和热力管道,没有别的体力活。承担三个路口施工任务的,只有张武举、张铁栓等8名员工,全都在北京接受过为期3个月的“非开挖技术职业培训”,获得施工资格证。
“土行孙”如何挖洞?张铁栓指着它长长的“钢嘴”说:根据方案,我们需要挖掘直径800毫米的“地洞”来铺设管道。我们先用钻机钻出一个直径200毫米的导向孔,再给机器装上扩孔钻头,将导向孔的直径从200毫米,扩大到300毫米、400毫米、600毫米,最终扩到800毫米。
施工作业坑旁的地上有一摊泥浆,这是为何?张铁栓笑道:扩孔,就是利用扩孔钻头和扩孔钢管向四周喷射6兆帕的高压水流,通过强力搅拌,将坚实的土层搅拌成泥浆,然后将泥浆抽出,将热力管道安装进去,就“一切OK”了。
有意思的是,地下的泥浆不能全部抽出,需要保留一部分,作为铺设管道的“润滑剂”。
扩孔阶段,必须昼夜不停地施工。张武举说,钻导向孔和前三次扩孔,均已完成,9日晚进行的是最后一次扩孔作业,即从600毫米扩到800毫米。当天的扩孔施工,从9日上午8时开始,到10日上午8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