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林市场一角。(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华人世界对武圣、财神关公的崇拜经久而弥盛。明神宗万历年间,关冢(洛阳南郊关羽首级埋葬处)前建坊,后来关冢修建三周年庆祝盛会成为最早的关林庙会,至今延续了400余年。20世纪30年代,关林庙会从过去的每年3次会,发展到每月农历十三、二十九两会,物资交流代替祭奠成为主流,赶会者每次达两万余人,会址从庙内、庙前广场、牌坊街扩展到关庙西侧。改革开放前,关林庙会已发展到每月3次,成为辐射性很强的农资集散地和日常商品贸易市场。
在我市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关林市场始终吸引着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无论是积久的萌发、急速的兴起,还是升级转型中的求索,关林市场每向前一步,都是一个时代样本,留存在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忆中。本篇报道所展示的,就是改革开放前期关林市场乘势而上、大举搬迁、走向第一次现代辉煌的往事。
兴商富民政策带来机遇
1978年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也激活了关林庙会。商品经济的兴起,使得关林庙会由自发形成的传统庙会和单一的农副产品市场,慢慢地向以工业、手工业产品为主的综合贸易市场和批发为主的商品集散地过渡。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关林市场到了有序管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1984年,关林公社撤销,关林镇政府成立,时年44岁的潘同从古城乡调任关林镇任镇长(后任关林镇党委书记)。他回忆说,当时在全国改革开放、农村分田到户政策的影响下,镇政府的主要工作也从单一的“催粮收款、刮宫流产、调解宅基地纠纷”,转变为工、农、商齐抓共管,特别是搞活商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变得非常迫切,而当时的关林市场范围仅有关林南街、庙西商业街、洛钢路全路以及洛龙路两侧零星的地方,摊位占道妨碍交通、秩序乱、卫生差等现象非常突出,市场亟待扩大和规范。
一次,一位市领导到关林市场查看了以后,对糟糕的卫生状况和秩序直皱眉头,就把潘同等镇领导叫来问:“你们不管市场可不行呀,从商户那儿收上来的那些费用都弄到哪里去了?”镇领导回答:“费、税都通过职能部门交到市里去了,镇政府对市场无权管理、没钱扶持。”
“不能只讲困难,镇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职责不能推卸!”这位市领导离开前留下这样的话。
破除重重阻力实施搬迁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鼓励办市场,带动农民致富,而现成的关林市场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还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岂不可惜,岂不罪过?
潘同介绍说,当时主张搬迁关林市场的干部提出:市场大了、人多了,才能带富更多的人,才能用好国家的政策,但是场地不够如何做大?“好事咱要办,要办就办好!”
一个搬迁、扩大关林市场,加强市场管理的议论悄然出现并不断扩散。在关林镇领导层内部,大约有1/3的人支持、1/3的人反对,还有1/3的人表示两可。反对的人认为,办这样一件大事,市里不拨款,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好事不好办,不如不去办”。
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关林镇最终下定决心并艰难实施,从而为传统庙会插上了升级换代的腾飞翅膀。
要把市场彻底搬离街道,新址选在哪里合适?曾经的一个方案是选在镇政府东边的几十亩空地上,但是,在这里建市场势必会继续严重影响洛钢路交通。最后确定的地点是:皂角树村以北、二郎庙村以南。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资金和拆迁两个最大的难题外,他们还经常遭遇阻挠。对于资金,在市、区的支持下,关林镇创造性地采取了集资的方法,营业房统一设计为两层,可以住人,可以经营,可以存货,每套3万元。
在当时,3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一些手里有钱的人,对市场搬迁后的前途感到迷茫,不愿意“盲目投资”;而有的人则看准商机,东挪西借筹款集资。值得一提的是,关林市场原址所在村的个别人,因为对搬走市场会影响其既得利益不满,不仅到处宣传“新址都是荒天野地,在那里摆摊儿谁会去买东西”,还串联着都不去集资。然而,毕竟市场经济正在深入人心,集资这种“谁投资、谁受益”的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集资户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些村的不少村民也暗中交了集资款。
市场新占地所在村的个别村民也认为,原址的村子反对搬迁,市场就迁不过来,再加上其他原因,他们也百般阻挠、不愿拆迁,直到公安机关拘留了一个带头闹事的村民,才消除了阻力。
对于镇干部来说,更多的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村干部、村民摆事实,讲道理,度过了那段“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半夜三更,不得安生”的特殊岁月,直到经过一两年的努力,新址上规划了5条商业街,每条街上建成了近百套营业房,他们的巨大压力才稍稍减轻。1989年,关林市场搬了新家。
市场脱胎换骨利在千秋
新的关林市场开始运营后,即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综合贸易市场,固定营业房及其外部的露天营业点加起来总摊位达6000多个。市场框架迅速拉大,整个市场由工业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牲畜市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工业品市场开业一年就接纳经营者1500余万人次,成交额达4.2亿元,相当于市内几家最大的商业大厦营业额的总和。这引起了全国诸多经济学专家的关注。1990年9月17日,全国城郊型经济研讨会在洛阳召开,与会的2O0多位专家考察了关林市场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关林市场创造的奇迹,吸引了全国很多地方的人们前来学习、取经。
声名鹊起的关林市场,成为一个神奇的经商宝地:在其他地方无人问津的产品,一到关林市场便成为抢手货。这里的商品物美价廉,款式新颖,新货、俏货齐全,只要广州、上海的市面上一出现,洛阳关林市场很快就有,甚至关林市场的商户到外地进货,也会被高看。“那时的关林市场名头响着呢!”一些老商户回忆。
如今的关林市场更不得了,平均每平方米土地一年产生的市场交易额高达71万元,这一数字赶上一家小型企业。去年,关林市场实现税收330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场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每天客流量达20余万人次,进驻商户达8000余家,直接带动当地就业9万余人,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皂角树村为例,该村依托关林市场兴建了五金、钢材、塑料、食品等10余个专业市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关林市场现在的辉煌,可以说与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次搬迁、扩张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上了年纪的知情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正因为如此,虽然大多已经退居二线,但是当时力排众议进行决策、破除重重阻力实施的功臣们现在只要一回到关林市场,都会看到一张张感激的笑脸……
相关链接
中国商业联合会、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和商务部市场调节司不久前宣布:洛阳关林市场以135亿元的年交易额,排名全国十大工业品交易市场第六位,比两年前提高了一个位次。
洛阳新区的开发,为关林市场带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目前,关林市场龙门大道以西13个专业市场的整体改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照规划,路西市场占地650余亩,建筑面积达80余万平方米,为四层封闭式或开放式商场,辅以四幢高层商务办公用房,包含商务、商住、宾馆、餐饮、娱乐、商业等8个功能区,预计3年~5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