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小学生怎堪如此“鼓励消费”
广告
广告
曾经行路难 如今真方便
急招赴 日本 缝纫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说说我这30年”
曾经行路难 如今真方便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不知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而我对家乡的道路变化感触尤深。

  上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时,全乡也找不到一条像样儿的公路,通往各村的全是黄土路,坑坑洼洼,非常狭窄,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一脚下去踩一个坑,不穿胶鞋很难行。

  那时,胶鞋成了农家的必备品。从小到大,我穿坏了好几双胶鞋。这样的路,农闲时节还好,逢着麦收、秋收大忙天,农民愁死了,因为架子车无法上路进地,运东西只能肩扛手提,有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烂在地里。

  那时交通工具少得可怜,村里十天半月也难得见一辆汽车,人们不管办事还是走亲戚都得步行。每年春节,我跟着大人走亲戚最怕的就是走远路,有时想抄近路,还得翻山越岭。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上初中时,村里有人买了自行车。看到有人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我十分羡慕,盼着什么时候也能骑上自行车。

  等我初中毕业时,农用三轮车成了村民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虽说用农用三轮车载客既不安全又不合法,但毕竟省去了大家的不少脚力,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就是这样的三轮车也不是随时都能坐上的,只有逢年过节或者赶集时,三轮车才会集中运行,平常出车要是凑不够一车人,人家也不肯轻易发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变。乡里修了平整的柏油马路,一些条件较好的村子也出资把土路修成了柏油路,一些条件稍差的村子则用三合土把坑洼不平的老路进行了拓宽平整。更为重要的是,村里有了发往县城的公共汽车,人们感觉方便多了。

  路修好了,村里不少家庭买回了摩托车。想去哪儿,骑上摩托车,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村村通”工程使30年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一条条柏油路、水泥路修进了偏僻的山沟,修到了祖国大地的每一个村庄!每天都有客车从村里经过,招手即停,昔日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胶鞋现在已难觅踪迹。

  公路修到家门前,富裕起来的农民有的买起了私家车,人们出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我每次开车带父亲外出时,父亲总要发一通感慨:“过去行路难,如今出门真方便,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好啊!” (介红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