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寒意开始悄然来袭,但不少人出门仍然一副夏天打扮。这是他们所谓“春捂秋冻”的养生之道,“秋冻”是不是越冻越好,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马献军说,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受春夏秋冬季节变化的影响,体内形成了一种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入秋后天气变冷,为了抵御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现出闭锁状态。适当的“秋冻”,使表皮汗腺和毛孔处于闭锁状态,保持体内热量不往外散,还可以锻炼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的耐受力,尤其是对寒冷的耐受力。当外界环境对人体影响小时,人体的耐受力就越大,相应地得病的几率就越小。事实上,“秋冻”不单单是提高了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也提高了人体对疾病、劳累、情绪等因素刺激的耐受力。“春捂”也是同样的道理,提高了人体对高温的耐受力。
从中医角度来讲适当的“秋冻”是有益处的,但是,盲目“秋冻”不但会引发感冒等疾病,还可能让一些旧病复发。“秋冻”要看天,不应该千篇一律地减衣服。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冻一冻是可以的。如果一旦有强冷空气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一味地追求“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引起感冒和某些呼吸道疾病。骤然降低的气温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而致脑血管破裂。寒冷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致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这种意外疾病的预防没有特殊的办法,就是随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深夜或清晨外出的人更应注意。
另外,“秋冻”应因人而异,要顾及自己的体质条件,像体质较为虚弱的老人和儿童,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支气管炎患者、哮喘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