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机车:牵引时代不断前进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组洛阳经典影像”备选⑦
机车:牵引时代不断前进
洛阳机务段早期使用的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
国产前进型蒸汽机车。
日产6K型电力机车。
国产SS3B型电力机车。
白金钟在机车里检查设备。
  今年48岁的白金钟是洛阳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在26年的乘务生涯中,他先后驾驶过蒸汽机车、日产电力机车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SS3B电力机车,见证了中国机车30年巨变。

  30年前,洛阳机务段还有两辆日本产的进口蒸汽机车,后来用上了国产的蒸汽机车,再后来又用上了从日本引进的6K型电力机车,目前,大量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SS3B电力机车。

  蒸汽机车时代

  1982年,白金钟从部队转业到洛阳机务段,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当时该段配属101台蒸汽机车,职工2800多人。第一次到单位时,他感觉自己不像是进了梦寐以求的铁路部门,倒像是进了一个煤球场。

  “远看是捡破烂的,近看是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这是当时蒸汽机车火车司机形象的真实写照。白金钟说,那时,咱们国家火车的主动力机型都是蒸汽机车。大家看着冒着滚滚的白烟、雄赳赳气昂昂的火车日夜奔驰在一望无际的铁道线上,其实那滋味可不好受呀。

  蒸汽机车其实就是个烧煤的大锅炉,他们从洛阳开到三门峡西(147公里)就要烧掉六七吨煤,这些煤都是靠副司机和司炉工两个人一锨一锨地投进锅炉里的,他们常常被汗水和煤灰包裹着,简直就是煤窑工人,只有牙齿是白的。

  当时,司机室不足3平方米,人离锅炉不到1米,夏天热得要死。到了冬天,由于车窗得用于瞭望,窗户必须打开,又冷得要命。火车上没有信号、无线电、报警等装置,线路上信号为半自动闭塞,开车全靠肉眼看前方情况,十分操心。

  引进6K型电力机车

  1987年,为了缓解紧张的运输局面,我国从日本引进了85台6K型电力机车配属给洛阳机务段,101台蒸汽机车全部下马。这些电力机车,驾驶室干净舒适,还有空调,车速达每小时100公里以上。

  开上国产SS3B电力机车

  1998年5月,开了10年日产6K电力机车的老白,终于驾驶上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SS3B电力机车,司机室冬暖夏凉,航空化设计,座位是老板椅,还配有小冰柜,比在家还舒服。他说驾驶上自己国家的机车感觉极好,腰板也挺起来了。比如在值乘洛阳——庙沟的长大坡道时,日产6K机车需要双机牵引才行。现在驾驶上SS3B机车就不同了,一台机车就可以从大坡道上呼啸而过,节省了一台机车,提高了机车利用率。最重要的是,它采用当今最先进的微机控制技术,操纵台上有故障显示装置,机车哪部分有故障一目了然。此外,列车还装有KJ2000型“黑匣子”,提高了行车安全系数。

  “现在我们国家又自主研发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虽然没有机会开上它了,但有时间一定要到动车组车上看看去。”说起动车组,白金钟满脸自豪。

  伴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深入推进,2004年6月、11月,原三门峡西、宝丰机务段相继整建制并入洛阳机务段。洛阳机务段一跃成为全路十大型机务段之一,配属机车312台,支配机车400多台,职工达6300多名。

  30年来,我国机车车型的变迁,见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黑亮的车身,鲜红的车轮,熊熊的炉火,滚滚的白汽……这样的火车头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然而,时代的列车在改革开放这个“火车头”的牵引下,正开足马力向未来奔驰!

  记者 陈占举 通讯员 周武欣 张先锋 文/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