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民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出国务工信息,走上海外淘金路。(网络图片) |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市一批农民出国务工,淘金海外,在世界许多角落留下洛阳人的足迹。他们真正看到了外边世界的别样精彩,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致富神话,实实在在地冲击了周围人们的思想。
15年来,他在各大洋上打“洋工”
离开中国海岸线,跨太平洋到美国的最短距离也要超过1万公里,他一年要来回走几趟这样的航线。他,就是洛阳籍的海员——郭洪波。
郭洪波是记者很早就认识的我市外出打“洋工”的农民,可以说,他是我市最早踏上国际货轮打工的农民。他家住伊川县郭寨村。1992年,他参加了由广州一中介公司在洛阳组织的海员笔试和面试。1993年12月12日,他接到通知:当月23日赶到上海港登船出海。这一去他成了国际海员,服务于中国远洋(香港)航运公司,那年他才19岁。
“我从小在伊川农村长大。那时候,别说是大海了,就连黄河我也没有见过。听说当海员不仅能看到大海,而且能周游世界,我渴望着自己能够成为幸运者。那时,我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当即就交了报名费。考试合格了,体检过关了,大概过了半年,我接到了从广州发来的电报,说我已审查合格,让我到广州参加学习。”
这时,有关方面已经为他办理好了海员证、船员服务证、健康证、因公普通护照等一切国际海员所需要的证件。
郭洪波说:“那次登船全国共有4人,河南仅我一个。船上的负责人为我们安排了房间,一人一个,房间里很舒服,船上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这艘船叫浑江号,属万吨货轮,船长190米、宽28米、高32米。船上不仅有中国海员,还有很多讲英语的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籍海员。在船上大家各有分工,各负其责。一天,中国的边检、海关人员登船审验每一位海员的出境手续后,我们就远航了,第一站是马来西亚,然后是美国。”
一声长笛,浑江号启航,向着宽阔的大海驶去……
至今,郭洪波已经走过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沿海国家,去纽约是经常的事。
今年春节,记者再次见到他时,现在的他已经今非昔比,他告诉记者他在伊川县城已经买了房子,还买了私家车。
闯荡西班牙,他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偃师市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远闯西班牙打工者的故事。
这个打工者名叫郭建武,今年37岁,城关镇高庄村人。2003年7月,他办了出国务工手续,到西班牙埃里切一家中餐馆打工。
远渡重洋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郭建武经历了孤独难熬的一段时间。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工作。由于厨艺高超,他于2005年初升为那家餐馆的大厨,收入也从过去每年8万元人民币提高到现在每年10万元人民币。
路越走越宽,人也越来越自信。回首自己的打“洋工”经历,郭建武感慨地说:“家里兄妹3个,当年我出国打工时,爹妈兄妹都不放心,逢年过节一通电话都劝我‘不行就回来,别受洋罪’。说实话,在西班牙举目无亲,不怕忙,就怕闲,一闲下来就特别想家,想念妻儿。现在,我已经适应国外的生活了。”
一份出国务工的收入清单
嵩县是我市农民出国务工搞得较好的县,该县劳务输出公司向记者提供了一组务工人员收入清单,有了这些收入,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很大转变——
南某系何村乡瑶北坡村人,2004年他到马来西亚务工,2006年10月回国时,挣了10万元左右。回来后,他开了一个保洁品商店,生意红火。在他的鼓励下,其女儿现在日本务工;
农妇张某,出国时年龄已接近30岁,她到日本务工10个月,长了见识还挣回8万元。现在,她开了一个批发部,还盖起一栋小楼;
黄某系德亭乡子元村人,他两次被外派做渔工,挣回20多万元。如今,他开办了一个钼选场,当起了老板;
梁某是德亭乡德亭村人,只有25岁的他已经开上了私家车。他赴日本务工3年,挣了50万元左右;
田某是城关镇南街村人,2004年6月到日本务工,3年挣了21万元左右;
小陈2007年8月到日本务工,不到一年时间,她挣了5万多元,回国后开了一家化妆品店;
张某家住库区乡,曾到新加坡务工2年,挣了8万元;
…… ……
全市有20.2万人次出国务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洛阳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强力推进,“打洋工,挣外快”已经成为整个劳动力转移工程的一大亮点。
偃师市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人员介绍说,该市出国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关镇、寇店镇、李村镇、山化乡、庞村镇。其中,城关镇高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出国务工村”,1100余口人中拿到护照的有107人,在国外务工的有70余人,分别是在日本5人、美国3人、西班牙15人、法国5人、英国2人、韩国17人……主要从事餐饮、建筑、捕鱼行业,年收入在8万元至20万元;从2005年开始,寇店镇沙沟村也通过多种渠道先后有26人赴印尼打工,从事基建安装工作,该镇其他村还有16人赴日本打工,从事渔业加工工作;山化乡王窑、台沟、寺沟等村常年在伊拉克、沙特、阿联酋从事石油管道安装的人员达30余人。
嵩县也是对外劳务输出的大县,还出现了一批出国务工典型:杨红兵、刘占花夫妻一起出国务工;周新峰、周海峰,裴英央、裴英飞,兄弟俩同时出国务工。
当前,我市出国务工已由当初人们的自发、个别行为,走上了由政府引导的有序、集体出国务工的道路,栾川、嵩县成为全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出国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约旦等国,在新加坡的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在韩国、日本的主要从事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等工作,在约旦的主要从事缝纫工作。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2年至今,全市累计有20.2万人次出国务工。
一个个出国务工人员传奇故事的背后,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支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国务工人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带动着更多的人走上打“洋工”这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