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景龙(中)在北京领取证书。(刘景龙提供) | |
核心提示
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次大会将龙门石窟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窟成为我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大省河南结束了没有世界遗产的窘境。
列入理由:龙门石窟是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代表;龙门石窟完美地展现了石雕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而石雕艺术在亚洲这一地区文化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龙门石窟是中国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形态的体现。基于此,应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全人类的重视和保护。
龙门申遗前,文化大省的尴尬
刘景龙是“老龙门”了,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任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亲身经历了龙门申遗的全过程。
刘景龙说,到1997年,中国已有19个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的话,刚好是一个大大的句号;位于句号正中的文化、文物大省河南还没有一处世界遗产。而要改变这一尴尬现状,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都城史的洛阳责无旁贷。
刘景龙说,作为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自身的价值举世公认,关键的问题是龙门石窟周边的环境与石窟本身极不协调。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1995年~1997年,龙门石窟启动环境治理工作,为龙门石窟申遗做前期准备。
龙门申遗,北京-郑州-洛阳上下同心
时任洛阳市市长的刘典立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普遍重视,当时全国有19处景区景点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各地的申遗经验显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遗产本身得到更好的保护,而且对扩大遗产所在地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社会进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1996年,市委市政府将龙门申遗工作列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说,世界遗产申请者是遗产所在地国家。为了确保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国家不惜增加预算实施焦枝铁路改线工程;国家文物局领导亲自帮助洛阳制定发展规划,多次派专家来洛进行现场指导。
1998年春节前,河南省方面接到国家文物局“关于征求洛阳市申报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见”的正式文件。
龙门石窟是文化大省河南第一次申遗,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时任省长李克强为名誉组长,时任副省长陈全国为组长的申遗领导小组,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文化厅厅长、洛阳市市长等为副组长,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省人大常委会为龙门申遗专门加开会议
按照遗产公约的要求,将一处遗迹列入名录,除了遗迹要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外,遗迹的科学规划和保护也是重要的验收内容。
让人欣慰的是,早在1996年3月,龙门方面已经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龙门石窟保护区规划》,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同时,洛阳市保护龙门石窟的地方立法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经过紧张、认真的调研、审议、修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为了助推龙门石窟申遗,让《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尽快付诸实施,1999年6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为此专门加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审议批准实施《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
40天,龙门周边环境得到强力治理
龙门石窟被确定为1999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是当年早些时候从国家文物局传来的好消息。
但当时的现状是:龙门石窟被周边众多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所包围,景区内外商品市场杂乱无章;而当时的龙门大桥(现在的景观大桥)位于洛阳至平顶山、南阳、襄樊等地的干线公路上,每天上万次的车流量穿过景区。如何治理、治理得彻不彻底成为龙门石窟申遗的关键所在。
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按照《龙门石窟区规划》、《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对龙门周边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整治。
1999年7月21日,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文超任指挥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及相关领导为副指挥长的洛阳市龙门环境治理指挥部成立。40天内,指挥部组织拆除中华龙宫、龙门购物中心等93处不协调建筑物及附属物3万平方米;关闭砖瓦厂3个、石英沙厂7家、石灰窑71个、采石场538家、公墓5个;拆除水泥电杆302根、移动通信塔1座、巨型广告牌6个;取缔个体工商户120家。
拆迁工作涉及附近企业、乡镇、村民等多方面的利益,但是,大家以实际行动支持龙门申遗,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观念。
1999年8月3日,当时的魏湾村村委会主任樊成献抡起了环境治理的第一锤,带头自拆石窟南门外魏湾村停车厂。龙门村的许多村民含着泪水,亲手拆除自家在龙门广场上的铺面。
时任龙门石窟研究所副所长的李随森记得,有位老干部为了给指挥部提供伊河上游的排污企业情况,徒步从龙门逆流而上,一直走到位于栾川县叫河乡的伊河源头。当这位老先生把自己调查整理的数据送到指挥部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随着整治工作的快速推进,1.4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和近1万平方米的石窟广场先后建成,龙门景区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新栽景观树木2万余棵。龙门的山青了,水清了,环境美了,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了。
漫天飞雪,京深高速为联合国验收专家特别放行
万事俱备,只待验收。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安排,验收代表——巴基斯坦著名文物考古专家拉斐克将于2000年1月23日来龙门石窟进行验收。当天上午,副市长朱广平早早带人到郑州机场迎接。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朱广平一行在机场等到下午3点,被告知,北京机场的所有航班因为下雪停飞。
为了验收工作按原计划进行,我市向省政府求援,请省政府协调,京深高速公路为拉斐克特别放行;拉斐克由洛阳驻北京办事处安排车辆送至河北河南两省交界处,朱广平等人从郑州机场直接赴省界迎接。
23日22时许,由高速交警开道,拉菲克一行到达冀豫交界处,朱广平接上后马不停蹄往洛阳赶。拉菲克一行到达洛阳牡丹城宾馆时,已经是24日的凌晨2点多了,洛阳市委书记李柏栓、市长刘典立仍在宾馆等候,让拉菲克非常感动。
拉菲克:龙门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2000年1月24日,最低气温-7℃。
为了方便拉菲克考察验收,龙门石窟研究所的50多位工作人员从早晨5点开始扫雪,一直干到8点。
上午9时许,拉菲克来到了龙门石窟游客接待中心,工作人员着清一色的西装夹道欢迎。当拉菲克看到写着“热烈欢迎联合国教科文专家拉菲克先生莅临龙门考察”的中英文横幅时,热情地向工作人员挥手致意。上潜溪寺,登奉先寺,进万佛沟……拉菲克被精美的石刻所吸引,同时为龙门石窟得到的科学保护叫好:“我在龙门石窟参观了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龙门申遗:洛阳人民“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的城市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加强,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洛阳喜添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帝都喜添一张国际名片
200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会一致通过了龙门石窟的申请资格。
2000年11月25日,市长刘典立一行到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次大会。
北京时间2000年11月30日9时16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次大会决定将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6分钟后,刘典立通过电话把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传到洛阳,翘首以待的洛阳人民顿时欢腾起来……
近日,刘典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尤其是千年帝都洛阳,发展文化事业,尽快将龙门石窟报列世遗名录刻不容缓。但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洛阳综合实力的增强,市委市政府决定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底气就不足——要知道,当时要投入2个多亿对龙门石窟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回忆10年前的龙门申遗工作,刘典立说,当时,龙门村716户村民离开自己的祖根异地安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讲任何条件;20天时间内完成搬迁安置,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拆迁任务,速度之快、人心之齐前所未有。当然,企业、部队、企事业单位都做了不少牺牲,支持龙门申遗,支持城市发展。这说明,洛阳人民“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的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加强,这是我们洛阳城市发展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龙门石窟申遗成功后,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洛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世界文化遗产龙门已经成为千年帝都洛阳的一张国际名片,成为洛阳的标志之一。
相关链接
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第17次大会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至2008年7月,中国已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7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龙门石窟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2000年前,龙门石窟每年的门票收入不到2000万元;2007年,龙门石窟的门票收入超过9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