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高学明:用北玻神话为民企争光
急招赴 日本 缝纫工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风云人物”备选20
高学明:用北玻神话为民企争光
本报记者 刘黄周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称得上是重大事件。那时,全国上下掀起了第二次下海创业浪潮,国企技术骨干业余时间搞科研继而下海成为一股潮流,现任洛阳北方玻璃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北玻”)董事长、总裁的高学明便是其中的弄潮儿。

  1995年,高学明毅然下海创建洛阳北玻,用中国第一台“水平辊道式玻璃平弯钢化电炉机组”向国外的技术垄断发起冲击,并用一系列高端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国家歌剧院到中华世纪坛,从“鸟巢”到“水立方”,都留下了洛阳北玻的印迹,高学明也成为人们乐于谈起的风云人物。

  

  正如诗人顾城1980年发表的成名作《一代人》中所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改革开放伊始,创业的冲动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萌发、荡漾。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相继涌出,众多民营企业家推动着民营经济一步步发展壮大。洛阳北玻的创始人高学明,无疑就是洛阳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近日,面对记者的采访,高学明不愿过多地谈论自己,但他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有责任将改革开放的“利”告诉大家;作为一个民族企业家,他有责任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辉煌

  北玻牵手奥运筑“鸟巢”

  2008年8月8日,当奥运圣火在“鸟巢”燃起时,普天同庆,其中有一批人倍感自豪,他们就是为“鸟巢”添砖加瓦的洛阳北玻人。因为“鸟巢”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的开创性意义,洛阳北玻也被载入史册。

  2007年9月22日,洛阳北玻与北京城建集团、中信集团在人民大会堂签下协议(如图),为奥运“鸟巢”和“水立方”工程提供特种玻璃,这标志着“洛阳制造”开始牵手北京奥运,这个结果来之不易。“鸟巢”的装修工程是重中之重,是最能体现国家体育场建筑风格和理念的关键工程。在得知某企业已经中标的情况下,洛阳北玻利用超白玻璃作为突破口,利用国家大剧院、银泰中心等北玻代表作作为强有力的证明,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实现了牵手奥运的梦想。

  洛阳北玻用于“鸟巢”装修工程的产品,是先将纯净透明的玻璃与炉火纯青的加工技术结合,再经过红色丝网印制而成的,不仅解决了普通钢化玻璃的应力斑和变形问题,而且把玻璃晶莹剔透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5000多平方米的红色玻璃镶嵌在“鸟巢”内部,给“鸟巢”带来了光彩夺目的“中国红”视觉效果。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水立方”拥有两个世界第一,其中最为醒目的位置——跳台由北玻晶莹剔透的超白玻璃筑成。“水立方”处处晶莹剔透,水与玻璃浑然一体。

  此前,洛阳北玻已经以纯平无斑技术使玻璃钢化后仍能保持晶莹剔透的特性而中标国家大剧院。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长张佰恒评价说:“洛阳北玻加工的玻璃能用在‘鸟巢’和‘水立方’上,标志着我国玻璃深加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业

  果断出手抓住良机

  洛阳北玻能够拥有今日的辉煌,自然离不开技术骨干出身下海创业的高学明。对于高学明的创业,河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席升阳认为这和时代机遇密不可分。1992年,一首《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南北,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机关干部、国企技术人员下海经商掀起一股热潮。

  1994年年初,高学明以洛玻集团某分厂厂长的身份受命作环球商务考察,为该企业引进国外最先进的钢化玻璃设备。他发现全球钢化玻璃设备虽然价格昂贵,但其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就这,企业还别无选择。这给高学明以很大触动:“这样长期依赖进口,中国的玻璃深加工行业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们何不自己研发!”有了这样的念头后,他凭借着深厚的技术功底和长期的实践经验,开始了自我创业历程。

  为了全身心致力于这项科技研发事业,他毅然辞去了在国企的职位。不到一年,中国第一台水平平弯钢化炉就问世了,高学明的这一创举轰动了整个行业。当时,《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等报纸刊登消息,称之为“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水平钢化炉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高学明用技术和智慧实现了“1美元≈1元人民币”的民族工业夙愿:昨天要用多少美元办的事情,今天用同样多的人民币也可以办到。

  当然,高学明的志向远不限于一项技术的研发,他的理想是振兴民族工业。1995年5月18日,在全国第二次创业潮中,高学明注册了洛阳北玻。

  征程

  以核心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邓小平二次南巡,再度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科技局副局长尚少宗回忆起洛阳当时的下海潮说,在那种大环境影响下,我市技术人员下海创业者数不胜数,正是他们实现了洛阳民营企业的突破。那拨儿潮流过后,经过洗礼未被淘汰发展至今的企业,成了洛阳民营企业的中坚。

  “那一批科技人员下海,大大提升了创业潮的技术水准,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也是不可回避的。”席升阳在接受采访时说,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使得能够“熬”到现在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一方面,当时的民营企业小型化、分散化,不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当时的创业者鱼龙混杂,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跟不上。席升阳认为北玻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学明有切身体会,他说:“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就像草原上的一只雄狮。”从大型弯钢化炉到世界最大最长的连续钢化炉,再到震惊世界的纯平无斑钢化炉,这一清晰的轨迹显示着北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也暗示着洛阳北玻已经完成了对外来技术的参照学习,步入了主动创新的更高层次,实现了企业内涵的质的飞跃。同时,在洛阳北玻刚刚起步的时候,高学明就致力于将其建成规范化的现代企业,早在企业起步的关键时刻,他就于1996年9月及时地召开了第一次董事扩大会议,提出了在企业中“建立国有企业的规范、民营企业的机制”这一经营理念。

  畅想

  载社会责任扬帆世界

  对于高学明而言,他的第一目标是“做好事情”,第二目标才是“赚钱”,且“赚钱”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用他的话说,就是“创建洛阳北玻要实现的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一是让国内玻璃制造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并带动国内玻璃加工产业的发展;二是把技术反渗透到国外去。    

  在此之前,由于玻璃深加工领域始终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困扰,国内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台进口设备供一些特定行业加工玻璃外,根本进不了民用领域。这也是高学明最初投身这方面研究的原因:“研究出属于自己国家的钢化设备,我有这样的社会责任!”于是,高学明带领洛阳北玻促成了国内钢化玻璃工业的井喷式发展,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展示的多为“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

  洛阳北玻不仅有推动中国民族企业的责任感,还有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让民族工业在世界市场上展现我们的力量和水平。这是“目标”还是“野心”,请看印度方面提供的资料:从1997年到2004年,芬兰Tamglass向印度提供了6条钢化炉生产线,而洛阳北玻在2002年到2004年的3年间便有16条钢化炉生产线进入印度市场,由此获得的评价是:中国北玻为印度提供了世界级的先进玻璃深加工设备,对印度玻璃深加工工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进程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贡献。

  或许正是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责任感和包容世界的胸怀,民营企业家高学明才发出这样的宣言:第一个10年,我们开拓了洛阳北玻的中国市场;下一个10年,我们要成为世界的北玻!

  

下一篇4